侯文春
“这个辣椒真不错,快过来看看!”在近日举行的延安市第三届瓜菜展评会上,由吴起县铁边城镇田南湾行政村种植出的“37-94”辣椒获得该类评比第一名。对于一个曾经靠天吃饭的贫困村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令人鼓舞。
田南湾行政村位于吴起县西北边远山区,辖9个村民小组163户,总人口654人。长期以来,村子交通不便、饮水困难、通信闭塞,严重制约经济发展。2012年以来,在县委组织部的包扶下,历经4年多,该村开通了所有道路,新建了通信网络,解决了人畜饮水,发展了蔬菜大棚、舍饲养羊和养猪等诸多产业,年总收入721.4万元,已实现全村整体脱贫,集体摘掉贫穷帽子。
政策引导,走上正路子
曾经的田南湾行政村自然条件差、居住分散、贫穷落后,再加上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先后有30多户近百人离乡背井,逃往宁夏、甘肃、陕西境内安家落户。近年来,虽然大部分村民转变落后观念,提高劳动积极性,逐步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距脱贫致富相差甚远。
2012年,吴起县委决定由组织部包扶该村,加大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扶持力度,先后指定一名干部进村蹲点抓扶贫,并选任一名德才兼备的年青干部任该村第一书记,在组织部部长的带领下,包扶队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先后多次召开“两委”会、干部群众大会,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惠农政策,制定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规划和实施方案。根据村民提出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在包扶干部的帮助下,该村新打水窖110眼,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修通村级道路15公里,新架桥梁2座,解决了道路通行问题;建立通信信号塔1处,解决了通信网络问题。村民看到了希望,尝到了甜头,转换了思想,纷纷列计划、报项目,先后又申报养猪、养羊、种大棚、引进外商建果园等诸多项目。包扶部门迅速组织干部群众抓落实,采取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三包”责任制,对该村申报的项目全部予以确立。村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竭尽全力抓产业,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正确路子。
政府扶持,摘掉穷帽子
产业被确定之后,部分村民仍然顾虑重重。发展产业需要大量的铺底资金,除少数村民自筹部分外,其余缺口资金怎么办?建圈搭棚、高效种植等一整套工序都需要扎实的技术,村民不懂技术怎么办?产品销路怎么样、市场价格怎么样、可得利益怎么样?面对村民的忧虑,包扶部门用实际行动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包扶部门多方协调争取到配套资金130多万元,全部列入群众发展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起养猪场1处,存栏大小猪1000多头;建起养羊场2处,存栏羊子2000多只;建起油房1处,年产量130多吨;购买铡草机、粉碎机、包装机、喷雾器等多种机械设备;新打水井5眼,其中机井4眼,可实现自动喷灌浇地80多亩;硬化了产业户村庄院落及道路,治沟造地,平整土地200多亩,打淤地坝11座,逐步解决了资金困难和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
针对农民技术欠缺问题,包扶部门抽调县农口2名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多次举办专业培训班,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经商的养种植专业人员,解决了技术难问题。同时,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外出考察学习。通过算账对比,得出了可收益的结论,解决了产业效益上的疑虑。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了信心,从思想上先脱贫,面对困难不退缩、不畏惧,一鼓作气抓产业,走出贫困奔小康。
几年来的艰苦努力,使该村的物质基础、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充分调动了村民的劳动积极性。“家家有收效,全村变面貌,村民们彻底摘掉了穷帽子。”包扶部门领导说道。
产业支撑,过上好日子
长期以来,田南湾行政村的主导产业主要以荞麦、玉米、豆类等杂粮和零星养羊为主,土地肥力瘠薄,每当遇到旱涝之年,基本上是颗粒无收。2015年年初,在包扶部门和县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县蔬菜中心对邵湾村民小组的日光温室建设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共流转土地68.5亩,按照每户流转土地亩数的比例统一组建、统一分棚,并将日光温室建设的土建工程、后墙砌砖等按预算价格发包给各农户自行建设,既保证了质量和速度,又增加了劳动收入。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村里建成9-5式高标准日光温室53座,同年9月份定植见效。当年棚均纯收入0.8万元左右,全组一茬总收入42.4万元,加上劳务收入27万元,两项共计69.4万元。为了进一步规范运营,村上还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协调管理、统一作物布局、统一技术指导,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管理模式。2016年,按照县上“稳粮、兴果、强畜、扩菜”的产业发展思路,该村又抢抓机遇,积极引进民营企业,集中流转了侯崾岘、杜崾岘、高崾岘、田西湾、川口5个村民小组山地、塬地538亩进行苹果园建设,村民以每亩200元的承包价格将土地统一流转给企业,20户平均每户每年可收承包费5380元,流转期限5年,待挂果时交由农民自己管理,自己受益。在建园过程中,村民积极投身劳务之中,户均可创收劳务费8000元以上,企业与全村163户农民确定了合作关系,辐射带动全村种植山地苹果1104亩。在畜牧养殖业建设上,形成了以大户养殖为主、小户养殖为辅全面覆盖的养殖模式,品种优质、收益良好。一个养猪场年均收入35万元,两个羊场年均收入各8万元;新建油房年均收入20万元。村里也涌现出了一批畜牧养殖、棚菜种植、苹果栽植、杂粮加工等示范专业户,产值优良、销路畅通、收益良好。全村共发展起7户示范专业户、户均年总收入高达13.8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为整体脱贫带了好头。2016年该村实现人均纯收入1.1万余元,家家户户修窑盖房、购置交通工具,过上前所未有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