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脱贫故事
张海琳:活出个样来给自己看
本报记者惠慧高乐
张海琳采摘油桃
  5月10日,在子长县余家坪镇新寨河村的油桃种植基地,61岁的张海琳将最后几箱油桃一一装入收购商的车。“现在油桃已经基本卖完了,我算了一笔账,三棚下来,今年收入个3万多应该没嘛哒!”张海琳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脸上露出了笑容。
  张海琳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多年来,靠自己的勤劳,打工、种植大棚油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不想2007年一场车祸夺去了女儿的生命。祸不单行,妻子抑郁成疾,也得了肺癌。为给妻子看病,张海琳东凑西借,债台高筑,最终也没能挽救她的生命。
  多重的打击,彻底摧垮了这个陕北汉子。“当时,我连饭也不想做,门也不想出,连小儿子的生活也懒得管,更别说干活了。”两年下来,家里的锅灶冷了,温棚塌了,原来茂堂堂的油桃树快被荒草淹没,日子越过越恓惶。
  2015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海琳被确定为帮扶对象。帮扶他的是时任子长县委政法委书记的李宜然。
  “你还有信心种植大棚吗?要种,剩下的问题,我来帮你解决。”了解到张海琳的家庭遭遇后,李宜然紧紧地握住他的手问道。10天后,李宜然再次来到张海琳的家,不仅给他带来了米面油等日常生活用品,还给他带来了帮扶政策:修1米大棚,政府就给补400元,扶贫办还直补1万元启动资金。“现在的扶贫政策这么好,自己再不好好干,就是把油饼子挂在脖子上,也会饿死。”张海琳当场表了态。
  张海琳对原来的三个温棚进行了改造,一棚种香瓜,两棚继续种油桃。2016年春天,甜瓜由于土质原因,几乎没有收入,两棚油桃卖了1万多元,加上政府给的退耕还林补助、低保、粮食直补等,父子二人生活基本有了保障。
  生活有了起色,老张以前那股不服输的劲也慢慢找回来了。为节约成本,张海琳搞起了创新。他一改过去将铁丝埋在土里的拉网习惯,改造为钢架拉网新模式,有效降低因铁丝网埋地生锈而频繁置换的成本,更好地固定了棚体。为了能提早上市,张海琳还给温棚里装了一台锅炉,同季能比别人家大棚温度高出好几度。他的大棚改造一时成为子长县的样本,七里八村的种植户都跑来找张海琳学经验。看着每天忙忙碌碌的张海琳,村民都说,当年那个“务实人”又活了。
  2017年4月初,张海琳的油桃比别的种植户提前好几天上市,因为个头大,色泽红,口感甜,每斤卖到30元,不仅成为收购商的抢手货,还吸引不少县城的客户前来实地采摘。“现在政府给铺路、供电、送水、教技术、给补助,咱农民只要勤快点,不要当懒汉,这光景肯定就能过好哩!”
  张海琳是个闲不住的人,他告诉记者,大棚油桃5月上旬基本就卖完了,他已经在6亩地里挖好育林坑,联系好了幼苗,准备种植秋季成熟的露天油桃。
  “有这么多的好政策、好党员帮衬咱,自己再不动起来,那就太窝囊了,要活,就活出个样子给自己看!”对走好今后的致富路,张海琳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