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精准扶贫第一线
“土专家”田间授课接地气讲解获赞
延长县胡家村小葡萄造就大产业
  本报讯(记者 郑鹏 通讯员 朱怡旗)5月9日中午,延长县黑家堡镇胡家村的村民顶着太阳,站在葡萄地里聚精会神地听一位60多岁的老人讲解葡萄栽植技术。可别小看这位老人,他是专程从延川县杨家圪台镇赶来的、有17年葡萄栽植经验的“土专家”张凤新。
  胡家村的地理位置、土壤都比杨家圪台村好,村里的葡萄种植户收益却很一般。“我的葡萄一亩能卖两万多块,这里的产值差了一半,原因就是大家舍不得疏果,导致葡萄长不大,果型不好。再就是修剪方法不对,葡萄离地太近,下雨溅起的泥点子附着在葡萄上,极难清洗,也不利于葡萄的存放。”张凤新在胡家村的葡萄地里走了一圈,发现了葡萄种植存在的问题。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给村民讲解起了葡萄栽植和修剪的要点,并拿起剪子在村民的葡萄树上示范起来。太阳照在身上,张凤新和围在他身边的农民头上都渗出了汗珠,可是谁也不说热。
  讲解结束,村民赵新民感慨地对记者说:“听人家这么一说,发现我们种葡萄的技术太落后了。镇上通知说有专家来讲种葡萄了,我们还害怕专家说些书上听不明白的话,没想到来了个‘土专家’,说的都是农民听得懂的土话,咱就能听进去了。好好把技术学会,让咱的葡萄也卖个大价钱。”
  村民贺永花从地上捡起一段树枝,一边模仿着修剪葡萄一边对记者说:“人家刚才讲的我基本都听明白了,拿这个树枝再练练。我刚才留了个心眼,把老张的电话记下了,有问题随时问。”
  省农业厅的包扶干部王宏军告诉记者,这个村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技术跟不上,种植还是以传统方式和农民经验为主,不符合产业发展需求。考虑到村民文化水平偏低,对专家教授的专业术语和外地方言难以理解,他们就找到了延川县的葡萄“土专家”张凤新。
  王宏军说,胡家村的土壤为沙质土壤,土地临近延河,灌溉方便,加上周围没有工业污染,非常适合栽种葡萄。以前村上只有120亩葡萄,尝到了葡萄产业的甜头,去年又新发展了270亩,目前还有300亩的土地也准备全部栽植葡萄。附近郑庄镇的部分村民也开始了葡萄的栽植。有了这么好的基础,他们将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对葡萄产业进行深度探索,树立典型,进而带动全县产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