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 者李星棋 通讯员 黄亮
“2014年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建果园,20年后他们将果园给我,要不这地管不过来就荒了。这两年合作社也给了我很多好处,去年给了一个割草机就值近两千元,合作社提供的肥每吨也比市场价便宜500元……”日前,记者来到洛川县石头镇富百苹果专业合作社采访,石头镇牛天咀村村民孟小明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近年来,该合作社对周围村庄闲置土地和农民没有能力经营的土地,采取“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发展产业、按比例分红”的方式进行流转,先后与13户农民签订20年土地流转合同,流转闲置土地215亩,建起了230亩高标准有机苹果示范园;采取“合作社+现代农业园区+农户”的模式,将162户分散的果农集中起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实行“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供应物资、统一管理、统一贮藏加工、统一销售”,改变单家独户的经营方式,2016年,合作社每亩果园平均分红800元。
资金变股金,是该合作社“三变”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6月开始,富百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帮扶干部+产业扶持政策+贫困户”的方式,积极帮助全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把贫困户的扶持发展资金变为股金,帮助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脱贫致富。采取按照市场价格对其果园进行承租或托管,实行统一管理,托管期限3年,帮助解决缺乏管理技术、劳动力不足、没有果园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或农户果园经营管理问题。与此同时,合作社根据不同情况,为贫困户或农户提供不同的劳务岗位,每月发放不少于2000元的工资,把农民变工人。采取盘活周围闲置国有林场土地,建起高标准的果园,合同终止期无偿交回政府,使闲置的国有土地变为有收益的国有资产。
富百苹果专业合作社结合实际摸索出自己的“三变”改革模式,破解了单家独户、分散经营、资源利用效益低的难题,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报团取暖”的生产经营新格局,使周围农村经济、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工作呈现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