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到这我就有疑问了,为什么血液在体内不会凝固,可一出体外就会凝固呢?
这与血小板有一定关系。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凝血和修补破损的血管。
它的膜表面有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
当人体流血时它们会成群结队地冲上去封闭伤口,起到初级的止血作用(PS:正常人的凝血时间为2-8分钟)。接着血小板经过一连串的变化,产生了凝血素,它与血浆里的纤维蛋白原结合组成纤维蛋白,最后凝固成一个堵住伤口的“纤维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痂”了。
但为什么血袋和检验的试管没有“痂”?
答案是抗凝剂!不管是在医院里体检抽血的小管子,还是献血时的采血袋,输入里面的血液都不会凝结,这是因为管子和袋子里都有抗凝剂。添加它是为了防止血液凝固和红细胞被破坏的化学物质,使血液保持不凝的状态。
献血后我们的血液又是如何保存的呢?
其实血液不仅需要保存,它们跟食物一样也是有保质期的。
血液除了以全血储存,还被分离为红细胞类、血浆类、血小板类等进行保存,并且不同的类型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若有偏差就可能导致血液受到污染,甚至无法使用。
这当中最有趣的是血小板,保存它时还需要一刻不停地振荡,以防聚集凝固。
你知道血小板有多重要吗?
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放疗或化疗、创伤和手术病人等引起的出血都是血小板输注的主要适应征,如果没有充足的血小板提供,可想而知有多少病患将陷入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