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文洁
《路遥的世界》是以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梁向阳的《路遥传》为底本,由上海戏剧学院孙祖平编剧,万黎明执导的一部反映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心路历程的话剧,对作家路遥的心理和生活状态进行了全景式的反映,同时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展示,以多种表达形式和视听效果表现出了路遥其人对创作的执着和热爱,是一部较为成功和有代表性的反映路遥真实生活的优秀作品。
该话剧由路遥的想象开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创意的路遥形象和一个充满趣味的大公鸡形象,通过主角和配角的配合,首先让舞台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效果,不会因为配角的人数多而喧宾夺主,反而因为配角的存在将主角的形象塑造得更饱满生动,我们通过配角的表演,看到了路遥脑海中活泼并且热闹非凡的五彩斑斓的世界。虽然路遥的《人生》大获成功,但是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选择继续写一部“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的大书,一部从1975年写到1985年全景式反映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巨大历史性变迁的大书,一部向陕北历史做交代的大书”。路遥的这一举措反映出他注定要开始不平凡的创作生涯,演员在表现这种激情与期许时,也让人觉得热血沸腾,充满力量,人物的语言表达是那样的自如与真诚,不但是对作品的热爱,更是对路遥其人的热爱,显示出了路遥的创作热情和对生活的真诚感悟。话剧中还将路遥的心理人格化,成为了遥远的“她”。我们不但可以看到站在眼前的真实的路遥,还可以看到藏在路遥心里的那个遥远的“她”,也正是这样的人物设定,让我们看到了路遥在创作过程中内心的挣扎与受到的痛苦折磨。路遥与“她”在话剧中相辅相成,不断地吸引着观众,有时候路遥是乐观的,而“她”是悲观的,有时候路遥是消极的,而“她”是积极的,“她”成为推动路遥创作的力量和源泉,也只有“她”在为路遥的命运心痛和挣扎,“她”不但是路遥,还是路遥那颗柔软而细腻的心。
路遥因为《平凡的世界》而获得茅盾文学奖,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平凡的世界》里人物的方方面面,而很少去想想路遥的内心世界与创作经历,该话剧以《路遥的世界》命名,以《平凡的世界》为背景从而展示路遥的“世界”。我们从这部话剧中,不但能够看到《平凡的世界》中的有关剧情,还能看到一个更加丰满和有血有肉的路遥。我们看到了那个因为遇到瓶颈愁眉不展的路遥,看到了那个有了灵感激动不已的路遥,看到了那个因为病痛折磨痛苦不堪的路遥。路遥是伟大作家,但也是靠一步一步的努力才取得了自己的成就。我们通常只看到了这些优秀的人的灿烂成果,却常常忘记关注他们曾怎样的努力和付出过。也是因为优秀的演员以及和谐的舞台效果,使得我们会为路遥的痛苦而难过,为路遥的顺利创作而欣喜,为路遥那种表达黄土地人心的意图而心生敬畏,《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既是路遥,也不是路遥,是千千万万黄土地子民的缩影,因为盼望着好领导,出现了为民所想的田福军,因为盼望着吃饱饭,出现了朴实致富的孙少安,因为盼望着外面的世界,出现了积极上进的孙少平。路遥与作品中的人物,都让我们动容,因为作品中人物的血肉,都是来自路遥,他挖空了自己,创造出了他们,他们所有人的喜怒哀乐都由路遥一个人承担,所以路遥那病重的身体难以扛起那样多的痛苦与烦恼。凡事有因有果,那个出现在书房的老鼠,因为追所以跑,也是因为跑所以追,所以路遥的病痛也不是无来由。
路遥在痛苦中创作着,以饱满的热情鼓励着自己,“路遥咬咬牙,路遥迈开腿,路遥不能倒下”。不管是欢乐还是悲伤都终将落幕,因为我们注定会看到一个更悲伤的结局,路遥逃不过病,也躲不过命。这种挣扎曲折的感情变化需要演员很强的表现能力,剧中的路遥扮演者,用喝水、抽烟、写字、喘息等动作,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我们心里的路遥,蹲在高处抽烟的他,像极了路遥,定格在那里的时候,随着舞台灯光的变化,我们看到的就是路遥,孤独而温暖的路遥,他以他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最终完成了《平凡的世界》这部巨著。而他的生命也同作品一样开始走向了终点。
《路遥的世界》这部话剧,共有三幕,期间穿插着多种表现手法,比如多层叙事,回忆反省,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这些手法显得话剧层次更分明,剧情更饱满,观看体验也不是平平淡淡,而是在回旋与曲折中,感受到了演员们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当然舞台的效果和观众的美好体验,也离不开演员的个人表现力,话剧中主角的台词不但多而且杂,情感的转换就非常密集,但是演员都稳稳地把握住了,为观众营造出一种真实的体验环境。其次就是舞台呈现,以窑洞为背景,符合陕北地区的特色,其他演员以方言演绎台词,也更有带入感,期间融入了陕北民歌与三弦演奏更是合情合理又平添趣味。
《路遥的世界》这部话剧,从演员、舞台到主题体现都是朴实而真实的,通过话剧我们不但看到了《平凡的世界》,更看到了路遥,看到了路遥不平凡的心灵世界。路遥不再是那样遥不可及,而是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为我们以后阅读路遥作品、感悟路遥作品提供了大量的思考空间,也为我们带来了坚持与不服输的精神力量,路遥因为优秀的作品而成为神圣的存在,但是他却一直在我们的身边激励着我们,要“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作者系延安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