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露
在精准扶贫的热潮中,全国上下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长篇报告文学《小海的梦想》就是著名作家吴克敬深入基层生活,以临摹现实生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黄土地上的“奋斗者们”勇战穷山恶水、共奔小康生活的奋斗宏图。这是一部来自脱贫攻坚第一线的脱贫“报告”,也是作家以文学形式谱写的一首黄土地上的脱贫赞歌。
为了写好这部作品,作家吴克敬曾多次上延安,来到脱贫攻坚的现场,去搜集、整理这方面的典型材料,采访突出代表。正是在这种强烈的现场感中,作家通过全方位的感知、思考、深化,才有了这部撼人心魄的力作。回看整部作品,《小海的梦想》是作家吴克敬以索洛湾村为观察对象,从个人视角出发,聚焦脱贫攻坚路上典型代表,唱响了时代潮流下的主旋律。罗曼·罗兰曾经说过:“像歌德、雨果、莎士比亚、但丁、埃斯库罗斯这些伟大的作家的创作中,总是有两股激流,一股与他们当时的时代命运相汇合,另一股则蕴藏得深得多,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厚望。又给诗人们和他们的人民带来了永久的光荣。”在吴克敬的笔下,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作家将个人与时代进行了巧妙融合,柯小海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他曾先后获得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作为一名生于斯长于斯的索洛湾人,他为了改变索洛湾村贫穷的面貌,带领村民建蔬菜大棚、建鱼塘、建专业合作社,搞养殖、搞峡谷旅游、搞煤矸石加工厂。把索洛湾村集体经济从负债起步,一路增长到6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3万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他是神州大地上,成千上万个致力于乡村振兴、为了群众能过上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脱贫带头人”的缩影。他们一个个脚踏实地、智勇双全,全力以赴奋斗在脱贫第一线。作家吴克敬正是以观察者的独到眼光直击当下,用索洛湾的脱贫故事洞开了一扇观察中国脱贫伟业的窗,将目光投射到柯小海的身上,用客观而冷静的笔墨,在夹叙夹议的完美融合中,书写着“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真实中国故事”。这样贴地而行的现实书写,既彰显了作家“把初心写在大地上”的使命情怀,又体现着作家驾驭现实材料的非凡文学功底和文化底蕴。
纵观整部作品,作家是以线性结构来谋篇布局的。在整个作品中,作家紧紧抓住柯小海个人的成长经历,由他青涩的懵懂青春写到了在不断磨砺中逐渐变得少年老成,在跌宕起伏的泥泞跋涉中,最终成了那个引领全村奔小康、同走幸福路的“最美奋斗者”。在人物与事件的交织中,作者融汇插叙、杂糅、倒叙等写作手法,使人物与现实生活交相辉映,将作品辽阔与厚重的一面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不光如此,作品中最具地方书写特色的是不仅仅写了索洛湾村的人文地理环境,而且将富有陕北气息的信天游点缀其中,像《背洼洼开花背洼洼红》《千里雷声万里闪》《白格生生脸脸俏格溜溜手》《庄稼汉》《爱陕北》等极具地域特色的陕北信天游不仅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可读性,而且拓宽了作品的书写维度,扩大了地域文化影响力。最值得一提是,整部作品每章节开篇之前,都节选了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相关语句,作为本章节的引子,在这部作品中,重读这些来自《平凡的世界》中的语句,更显得意蕴丰厚,情味绵长。
作为一部书写主旋律故事的“非虚构”作品,作家吴克敬除了把目光聚焦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上,还把写作重点放在了人物精神的书写上。诚如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所说,新时代脱贫攻坚的伟业,不仅仅是经济上摆脱贫困,也是广大乡村的社会变革、精神洗礼,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人的变化、人的成长。他认为,脱贫攻坚事业中涌现出的新人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在创作中需着力敏锐捕捉这些持久性的、面向未来的新因素新气象,以宽广的历史维度与人类视野,写出新时代的“创业史”。这就不难理解,柯小海为什么会有“带领山村百姓脱贫攻坚奔小康”这个梦想?为什么“脱贫先要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精神脱贫’”?正如伟人毛泽东所言:“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说过,“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然而,在柯小海生活、奋斗的这片红色土地上,最不缺的就是这种“精神”。作家吴克敬在延安精神与新时期时代精神的交汇融合点上,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宏大交响中,在个人与贫困户、贫困村的变迁发展中,奏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铁肩担民生幸福,妙手著脱贫文章。《小海的梦想》这部立意高远,主题鲜明的纪实佳作,不仅是近年来报告文学的新收获,而且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现实“报告”书,更是一份用真诚、炽热记录脱贫攻坚伟大斗争成果的新时代文学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