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7年,世界帕金森病被发现。1997年,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确定4月11日为“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世界帕金森日的主题为“关爱帕金森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200万患者,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7%的人患有此病。存在早期诊断率低、患者知晓率低的特点。
那么,帕金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如果家中有这样的病人,应该如何做呢?为此,我们采访了延大附院心脑血管病医院神经病学副主任医师高晓嵘。
帕金森是什么样的病
帕金森病又称特发性帕金森病(idio⁃pathicParkinson’sdisease,PD),简称Par⁃kinson病,也称为震颤麻痹(paralysisagi⁃tans,shakingpalsy),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也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像拳王阿里、数学家陈景润等等都是得了帕金森。
高晓嵘说,有30%的人一开始就有静止性震颤,也就是手脚会不由自主地抖,走路身子容易往前倾。如何判断有可能得了帕金森病?帕金森主要症状是:震颤,主要是肢体的不自主运动;书写困难,写字越来越小;嗅觉减退,可能是出现最早的症状,但往往被忽略;运动迟缓,扣扣子、系鞋带不灵活,走路困难、缓慢、小碎步;面具脸,面部表情减少,甚至连眨眼都减少。
帕金森病并不影响寿命,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有证据显示帕金森病可能会造成生活质量的显著恶化和功能残疾的显著恶化,最终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并且,在疾病早期阶段的病程较后期进展阶段要快,因此,一旦早期诊断,应尽早开始治疗,以延缓疾病的进展。
帕金森病可防可控
那么,这种病是不是完全治不了呢?答案是帕金森病可防可控。
高晓嵘说,一直以来都强调:“药物、手术、康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三驾马车。”及早确诊帕金森病,及早预防运动并发症,治疗非运动症状也都有助于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是首选,目前还没有根除帕金森病的药物,口服药只能延缓病程。需要规范化的、个体化的药物治疗,另外不要乱吃药,要听从医嘱,合理用药,不要擅自增加药量,避免药物中毒的发生。
在非药物治疗中,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治疗是排在第一位的,但做手术是有黄金时期的,需要在合适的时期进行,能达到良好治疗的目的。而贯穿始终的是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良好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对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帕金森的运动治疗
如果不幸得了这种病,大家应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增强科学的运动。为此,高晓嵘就帕金森病运动治疗提出了“药方”,即以下一整套简便易行的训练手段:
1.面部训练:对着镜子做皱眉、用力睁闭眼、噘嘴、抿嘴、伸舌和鼓腮等表情动作。
2.头颈部训练:头后仰5秒钟,两眼上视天花板,然后头向下,下颌尽量触及胸部。头向左转并向后看约5秒钟,然后同样的动作向右转。
3.手部训练:手指抓放训练、手指对指训练、数指训练、手精细动作训练,如捡豆子等。
4.下肢训练:屈髋屈膝运动、直腿抬高运动、下蹲运动、踢腿运动。
5.躯干训练:桥式运动——患者卧位,双腿弯曲,双臂紧贴床面,防止滑动,由治疗师或家属扶住,慢慢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再慢慢放下。
6.翻身训练:身体往右侧翻,头转向右侧,左手搭向右侧,左腿放在右腿上,利用身体旋转的惯性进行翻身。反向重复。
7.关节活动度训练:手膝位支撑下,重心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移动,使肩、肘、髋、膝得到锻炼。
8.平衡训练:坐位、跪位、站立下分别进行重心前后左右、侧方移动。
9.起坐训练:起坐四步曲——伸胳膊、弯腰、撅屁股、起身。
10.步态训练:起步时先足跟着地,然后脚掌,最后足尖着地,跨步要尽可能慢,双臂在行走时尽量前后摆动。
高晓嵘强调,无论患者本人还是其家属,都需要更乐观、更科学地看待帕金森病。患者还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