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大了呀?”
“7岁。”
“阿姨抱着你打针好吗?阿姨知道你最勇敢了!”
7岁的小明(化名)因疝气需行手术治疗,进入手术室后,麻醉科医务人员从家属手中牵过孩子的手,带着他到手术间,为了帮助孩子克服对手术的恐惧,麻醉医师将孩子搂在臂弯里,耐心地安慰他、鼓励他。
“宝贝不怕,我们待会到那个小床上,睡一觉起来就好了……”
暖心的关怀、细致的沟通,让手术间充满了温暖,这些不曾被手术室外的人知晓的举动,早已成手术室的常态,而这群温暖的医生,是患者术前的“心理疏导者”,是术中的“疼痛消除者”,更是手术成功开展的“保驾护航者”,他们就是延安市博爱医院麻醉科团队。
一台手术的开展,麻醉科医生不仅要让患者“放心”地睡下去,“安全”地醒过来,同时还要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我们麻醉师不仅要根据病人年龄、体重及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和手术情况确定麻醉方式、剂量,同时要全方位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手术医生需求和患者的情况调整、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如果患者术中出现心脏骤停等意外情况,我们则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救。”手术麻醉科主任刘延东说。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手术过程中,病情也是千变万化的。看似麻醉科医生只是“打一针”,实则背后的门道、风险远不止“打一针”这么简单。麻醉医师身负维护生命体征全部指标的重责,手握患者的生命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随着医院外科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外请专家实施重大手术的情况逐渐增多,麻醉科队伍成为医院成长最为迅速的团队之一,先后得到多位专家的一致好评。
过去,麻醉医生多采取‘盲打’的技术,2021年延安市博爱医院引进超声设备实施超声引导神经阻滞麻醉,正式进入‘可视化麻醉’技术时代,实现了‘指哪打哪’的精准化麻醉,创伤小,安全性更高。
插管、穿刺等操作,看似简单,实则都是同一个动作几百上千次的反复训练才能胸有成竹。为提高科室人员的综合素质,该院麻醉科每月组织专题理论+实践技能培训,遇到特殊病例,科室人员撰写病例分析,组织疑难病例讨论,通过不断强化训练,达到整体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