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12日
长歌十年正浩荡 美水之乡续华章
鸟瞰甘泉县豆腐小镇

  十年奋进,十年前行。甘泉县结合资源禀赋,立足区位优势,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源头强化、产业链赋能,打造全省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示范县,以甘泉大峡谷为引领发展全域旅游,通过园区项目强力推进农副产品加工、物流仓储等优势产业同频发力,循序渐进办好民生实事,用高质量发展实绩实效主动融入延安发展大格局。
  2021年,甘泉县生产总值达到330692万元,是2011年183090万元的1.8倍,年均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909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5968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815万元。2021年,全县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975元、13824元,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该县正以“冲刺”状态、“赶考”姿态,踔厉奋发、实干笃行,扎扎实实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入秋的陕北大地色彩斑斓,一派丰收景象。驱车行驶在甘泉县境内,蔬果大棚林立,山地苹果丰收,畜禽成群欢叫。
  “我一共种植了3座大棚,都是2019年栽种的葡萄,如今全部挂果了。政府对我们的扶持力度大,除了一座棚800元的年租赁费,我们再没啥投入,我还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下寺湾镇大棚葡萄种植户刘梅说,她家的葡萄味道好,卖得也不错,3棚葡萄已经卖了一半。
  甘泉县农业生产稳中求进,从传统农业稳步向现代农业全产业链迈进,累计建成蔬菜园区33个,蔬菜种植面积达2.89万亩,年产量10万吨,不少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通过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或国家地理标志注册;发展山地苹果2.5万亩,时令水果3540亩,苹果种植总面积4.3万亩,年产水果1.1万吨;稳定畜禽产业,蛋鸡饲养量居全市第一,建成规模湖羊养殖场56个,湖羊存栏3.2万只;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96家,形成豆制品、蛋制品等6大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28家,持续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切实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甘泉县在积极发展菜果畜产业的同时,扎实推进粮食生产,2021年,全县种粮面积11.78万亩,完成粮食产量4.3万吨。下寺湾镇龙咀沟村曾有着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9月20日,记者走进龙咀沟村,金色稻浪随风摆动,一派丰收景象。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种植水稻,带动更多村民发展产业、增加收入。”驻村第一书记谢易晋说,从去年开始,村上采取“大户带动”模式开始试种水稻,收效显著。“今年我们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50亩,采取稻鱼混种混养,实现了一地两产、一水两用。目前水稻长势喜人,预计亩产可达500公斤左右,加上养鱼收入,我们有望亩产能实现‘百斤鱼,千斤稻,万元收入’的目标。”
  园区项目延链强链
  沿西延高速来到甘泉,一出高速路口,就看到大片工地,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这里是延安智慧物流产业园项目,项目总规划面积2000亩,总投资18亿元,由中通、韵达等大型快递企业投资建设。目前,中通片区主体建筑已然稳稳矗立。
  甘泉工业园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亚峰说,延安智慧物流园区的建设有望使国内大型物流企业聚集甘泉,能带动延安乃至西北地区农副产品销售,对全市年产400万吨苹果销售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80%的苹果可通过电商物流销售全国。
  “园区建成后,预计年发件量6亿件,进件量9亿件,可实现生产总值75亿元、税收1.5亿元,能拉动上下游产业投资10亿元以上,还可提供万余就业岗位。”张亚峰说。
  围绕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甘泉县通过园区化、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道路,着力提质增效。截至2021年,甘泉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34户,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完成税收6636万元,园区聚集效应凸显。
  甘泉是美水之乡。走进位于该县麻子街工业园区的甘泉甘美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全自动生产线上,一桶桶、一瓶瓶含锶的重碳酸钙镁钠型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晶莹剔透。
  公司负责人马田介绍说,公司自2018年投产以来,日产瓶装水50万瓶、桶装水3万桶,设计年产能达18万吨矿泉水。甘美矿泉水水质优良,在陕西境内均有销售,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水企之一。2021年,公司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实现税收200余万元。
  同样位于甘泉县工业园区的甘泉洛河川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公司挖掘陕北民间传统特色食品,传承百年古老腌猪肉制作工艺,将其与现代高水平生产技艺相结合,逐步发展成为集陕北酱卤肉制品、腌腊肉制品等食品生产经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洛河川”牌腌猪肉先后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杨凌农高会后稷奖”,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公司副总经理宋发良说,靠着洛河川腌肉系列产品、脆骨帮系列产品等,公司2021年产能达1500万元,今年预计达3000万元左右。目前,公司正在重点推广延安口袋鸡系列产品等,未来还将开发甘泉土鸡系列产品,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全域旅游增效补能
  行走在洛河甘泉段,天高云淡,水清山绿。深入甘泉大峡谷,绿苔红岩黄泥交错,光影横斜其间,恍若仙境,引得无数追美者纷纷入谷探访。
  “太震撼了!以前没见过这么美的丹霞地貌,游览过程中一路都充满惊喜。”来自河北的游客孙明雪和朋友们一边游览惊叹,一边用相机或手机记录大峡谷之美。
  甘泉大峡谷景区副总经理樊斌说,景区自2017年8月运营以来,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今年2月,景区又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逾百万人次,成为了陕西北线旅游环线重要旅游目的地。下一步,他们将全力打造“国家5A级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全球摄影圣地”,力争在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2025年突破200万人次。
  甘泉县以打造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积极发挥甘泉大峡谷引领带动效益,推进劳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石门豆腐小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创建,带动绿色康养游、长征洗礼游、民俗体验游、历史活化游、休闲定制游同频和音。大力实施“旅游+”发展战略,全要素提档“吃住行游购娱”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的住宿业态等,全县旅游综合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累计接待游客237.2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6亿元。
  “自甘泉大峡谷景区开始运营后,我们就再也不用出去打工了。”下寺湾镇张家沟村村民杨秀芳说,因为她家在大峡谷附近,就经营起了农家乐,专门卖陕北农家饭,既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也能把钱挣了。“旅游旺季的时候,一整天忙得闲不下来,挣得比原来打工多。”
  从包茂高速甘泉石门西出口向北行驶5公里,就可到达山青水碧、清爽怡人的石门豆腐小镇。小镇以山水田为生态背景,以古城文化、民俗文化为底蕴,以特产种植为特色,形成了集田园观光、乡村休闲、文化体验、主题度假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打卡地。每到周末假日,不少游客来这里游山玩水、休闲烧烤,或者尝几碗豆花、品几盘鲜豆腐,体验乡村之美,感受自然之亲。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甘泉县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民生举措,切实增强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到甘泉县第四小学,秋天的校园分外美丽。该校老师贺阳林告诉记者,学校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大,有独立的运动场,方便开展体育锻炼和大型活动,教室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软硬件设施设备可满足学生就读需求,部室全部达到优质均衡教育标准,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甘泉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投资4.7亿元,对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进行维修改造。新建第三、第四小学和第三、第四幼儿园,新增学位3770个,校舍面积持续增加,教育教学设备设施不断完善,全县32所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11月,甘泉县高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2018年10月顺利通过陕西省“双高双普”达标县评估。
  “盼了许多年,家门口也有了大医院!”在甘泉县中医院看病的患者贺红梅说,“升级改造后的中医院环境好,看病方便,大夫医术好,护士服务态度亲。”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甘泉县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快优质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均等化的医疗服务。
  另外,全县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深化“十个没有”平安创建,社会基础治理稳步推进,“樊九平式”调解模式入选全国100个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本版稿件由记者 刘彦 祁小军 袁波 高垠 通讯员 张波 杨辰毅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