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九平(左)了解村情民意 上午10点,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玉芽沟村民小组的李广成刚刚忙完家里的一大堆活计,开着车出了自家大门,赶着要去乡上办事。他说,自家的车现在能自由进出,要感谢一个人——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人民调解员樊九平。
2018年,李广成的邻居刘生东家要盖新房。“我们两家离得太近了。他家房子一盖起来,我们一家人出入就会受影响,尤其是车,根本没有办法进出大门。”李广成说,邻居盖新房是好事,但自己家人出入不便也是大事。
两家各执一词,矛盾眼看就要闹大,怎么办?——找樊九平。
“九平来了首先实地丈量,然后让生东家盖房子给我家出入让出空间,又让我给生东家帮上几天工。”李广成说,经樊九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公道合理地调解后,他们两家的矛盾成功化解。“生东家的房子盖起来了,我们出入也没问题。九平调解得公道,我们都认可。这几年,我们两家相处得比以前还要好。”
1968年出生的樊九平年轻时曾随著名陕北说书艺人张俊功学艺,走南闯北说书卖艺,25岁回家开始务农。“因为那时候老出门,庄邻院舍、前村后川的人都觉得我眼界广、说话公道,大家有啥事就爱找我去说道说道。”樊九平说,从上世纪末他就开始给四邻八乡说大事、了小事、解难事,解决了不少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和产业发展、工程建设等问题,逐渐成为远村近邻中人缘广、威望高、办法多,善于穿针引线、化解矛盾的“乡村大能人“”草根调解员”。
“调解这件事,就是咱农村人说的‘不能偏斧子砍’,要和矛盾双方讲理,把事情处理得合情合理。”樊九平说,早些年,大家
有了矛盾各说各话、各想各利,一言不合往往就会激化矛盾,甚至大打出手。但后来他发现,乡亲们有了事情、闹了矛盾都开始先想着说理,想着怎么解决问题,村上的各类矛盾纠纷也呈逐年递减趋势。
因为多年来古道热肠、公道正派地为群众调解各类琐事纠纷,设身处地化解群众的“烦心事”“疑难事”,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法治水平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2013年,樊九平被司法部授予“优秀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之后还获得“陕西省十大调解能手”“延安市平安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
2015年,第一个“九平调解室”成立了。樊九平说,这让他能够更加放心大胆地帮老百姓去理清政治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计算经济账、自由账、健康账等等,把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将群众之间的隔阂误解消除在无形之中。自2015年成立以来,“九平调解室”累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80多件,桥镇村也先后荣获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建设十星级平安村、“2019年度全市人民调解工作优秀组织”等称号。
2018年,甘泉县在全县开展“樊九平式”调解组织创建活动,累计建成“樊九平式”调解室83个,涌现出劳山乡林沟村、石门镇油粉村等一批“樊九平式”示范调解室,培养出一批“樊九平式”优秀人民调解员,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有力地提升了全县平安乡村和“十个没有”平安建设水平。2020年6月“,樊九平式”调解模式入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评选。
樊九平还有一个身份是桥镇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十八大以来,他们村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村上矛盾越来越少,村风民风越来越好,村民都一心忙产业、忙奋斗,全村生产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
“我们积极发展大棚、湖羊、果树等产业,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推村民增收致富。”樊九平说,特别是村上的无刺小黄瓜产业,已形成百余座大棚规范化种植规模,日均产量可达4吨,成为全乡乃至全县规模最大的无刺小黄瓜生产基地。2021年,桥镇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758元。
走进桥镇村大棚无刺小黄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开始新一茬种植。种植户韩毛毛家的两棚无刺小黄瓜从去年12月卖到今年7月,卖了近20万元。“种大棚收入好,大家的心思全在这上面。我们邻里邻居都种大棚,相处得也特别融洽,一家有活儿,叫一声大家就全来了,帮忙干活都是实心实意。”韩毛毛说。
“公平调解”“公道办理”……回到桥镇村的“九平调解室”,墙上挂着的老百姓送来的每一面鲜红锦旗上,都有一个金灿灿的“公”字。
“公道是杆秤,称出的是新时代乡风新文明。”樊九平说,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他要用自己的公心、真心、耐心、诚心服务四邻八乡,服务更多老百姓;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他将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带领村民积极发展产业,助推乡村振兴,让桥镇村产业更加壮大、乡风更加文明、村民更加富裕、村庄更加美丽。(本版稿件由记者 刘彦 祁小军 袁波 高垠 通讯员 张波 杨辰毅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