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刚管理大棚 “我早上刚刚摘了10箱小乳瓜,总共300来斤。”在甘泉县下寺湾镇下寺湾村的一处蔬菜大棚内,种植户张怀刚正在仔细地打掐小乳瓜藤蔓。
“这段时间大田蔬菜比较多,小乳瓜的价格还没有上去,1斤1块钱,但是产量跟得上,几乎每天都能产300来斤,收入也还不错。”张怀刚说,他家这棚小乳瓜是8月初栽的苗,9月初就上市了,好好管理,一直能卖到腊月甚至过年。“再过一段时间,大田蔬菜下了后,我们的小乳瓜市场和价格肯定会更好。”
张怀刚是下寺湾村种植大棚蔬菜的“老把式”。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他已经种了20年的蔬菜。他说,从刚开始的手卷草帘、人工浇水种大棚,到现在的新型棚体、轨道车、自动放风机、滴灌技术等先进的设施设备,生产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种植起来一年比一年省劲,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好。
张怀刚大棚边上的大棚生产房里,床榻被褥、锅碗瓢盆等一些基本生活用品不仅齐全,且都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我和我老婆两个人每天都在大棚里起早贪黑地干活,赶上忙的时候,早上4点就要起来,吃饭睡觉基本都在这里。”张怀刚说,这么多年,他们主要种植大棚黄瓜。2012年以来,在政府的扶持下,下寺湾村及周边村庄集中连片建起了大棚种植示范基地,他们就更加踏实地种大棚,每年收入基本都在八九万元左右。
土地是最不会亏待人的。通过在大棚里多年的辛勤付出,张怀刚夫妇俩不仅把两个孩子都供得大学毕了业,还支持他们找到了好工作,给儿子在西安买了房。“我们两口子这么多年在大棚里操磨,虽然特别累,但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舒心,娃娃们也都成器,上学和工作都不用大人发愁,我心里挺满足的。”张怀刚的妻子一边干活,一边腼腆地说。
近年来,随着甘泉大峡谷景区的逐步建设运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下寺湾镇,下寺湾村也逐渐成为游客集散地和旅游服务场所。镇村两级充分发挥旅游人群集聚优势,积极推动开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业发展新模式。
“我们村都是种大棚的,随着游客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村上进行采摘。”产业发展上了轨道,张怀刚开始把眼光放在了大棚休闲采摘上。2019年,他与村上另外两家大棚种植户带头以每亩20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新建新型日光温室大棚19座,其中张怀刚一家就租了11座。
“我全部种植了大棚水果,有樱桃、葡萄和油桃。”张怀刚说,种大棚蔬菜,他在技术上一点也不愁,但是种植大棚水果,不管是技术还是管理上,他都还处于探索学习期。“樱桃和葡萄的长势没有预计的情况好,但是4棚800多株油桃管理得还不错,都已经挂上果了,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随着投资逐年减少、挂果逐年增加,收成肯定一年要比一年更好。”
张怀刚干着大棚里的活计,展望着未来的日子。“我家的1座小乳瓜大棚就能让全家人的生活过得舒心,接下来,随着大棚油桃种植管理技术持续提升,我会逐步把11个时令水果大棚都换成油桃。”他说,“对大棚油桃采摘产业,我信心很足,只要我好好种、好好管,
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本版稿件由记者 刘彦 祁小军 袁波 高垠 通讯员 张波 杨辰毅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