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6日
第一次吃派饭
王小雷
  “派饭”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个词语。汉语词典中,这个词语有两种释义,一是安排临时下乡的干部,到指定的人家搭伙;二是指上述安排的饭食。
  我第一次吃派饭,是1969年在宜川县寿峰公社王河大队插队的时候。当时正值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我作为在学校参加过此运动的知青,很自然地成为运动的骨干。所以,在受公社委派进行外调工作时,享受了干部吃派饭的待遇。
  请看我当时的日记:
  “今天早上与小琪(同村插队的同学)冒着八九级大风去羊史头(寿峰公社的一个大队)调查薛世龙(王河大队村民)的情况。风把人吹得头晕眼花。到了地方,我们进行了调查。一点不错,薛世龙的确在1945年受过相关训练。李林璞(羊史头大队村民)一直未交代这问题。”
  下面进入吃派饭的主题。
  被大风弄得灰头土脸的我和小琪,在几个半大小子和几条狗的带领下,找到了羊史头大队的革委会主任。
  主任40岁上下,人很朴实。他认真看了介绍信,问明来意后,立即叫他的娃找大队会计来家议事。
  “主任,我们找李林璞调查薛世龙的问题,和会计有啥关系?”我不解地问。
  “两位同学,是第一次下村里工作吧?”他笑着反问道。我俩点点头。
  “到村里工作,总得吃饭吧?”他又笑着问。
  这时,我突然想起妈妈参加四清工作队时,在老乡家吃派饭的事情。
  “主任说的是‘派饭’的事儿吧?”小琪说出了我要说的话。
  “对着哩,这事儿会计不来办不成哩!”主任点上烟锅抽了起来。
  入乡随俗。既然主任叫会计来,那就来呗。反正会计是靠得住的骨干,不会影响工作。于是我们就先了解李林璞的情况。
  正说着话,会计来了。和我们大队的会计一样,是个精干的年轻人。
  “主任,账本我带来了。”与我和小琪寒暄后,他把账本递给了主任。主任仔细看了起来。
  “上次派的是XX家,这次派XX家。你去安排吧。”主任把介绍信夹在账本里一并交给会计,会计领命而去。
  “两位同学,我把派饭的事儿跟你俩说说……”接着,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有关派饭的事情:
  “公家派来的干部到大队办事,总得吃饭。大队没有食堂,就得到农户家搭伙。干部是公家的人,拿工资、领粮票,不能白吃农户的饭。所以,干部被派到谁家吃饭,谁家就能得到现金和粮票。农民得到现金和粮票可不容易啊,谁不想着!所以派饭这事儿一定得公平!”
  听了主任一番话,我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我们来的时候,兜里可是既无现金又无粮票啊!”
  “为啥我非叫会计来呢?道理就在这里。两位同学是公社借调的知青,知青哪里有收入呢?我把介绍信给他,他回头去公社按标准领钱、领粮票,好给提供饭食的那家呀……”
  小小一顿饭,竟有如此多的文章。正所谓:“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