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5日
代课
——延安插队日记
  夏广忠
  1971年12月,我被公社从村里抽调出来,要去北边一个偏远的叫垚科的村子开展整团工作。
  之前,在公社召开的预备会上,说定还有邻村一位叫来福的青年与我同行。但临到动身的前一天下午,村里忽然有人给我带话,说来福一早替他爸去沟里放羊,为驱赶吃羊的狼,把腿摔伤了,去不成了。事已至此,我只能一个人去垚科村了。
  第二天早晨,我挎上书包,背着捆好的被褥,手里握着一根结实的青杠木棍就出发了。为了抄近路,我先向北走到靳家园,再沿着村边的沟畔西行,去寻找向北下沟的道口。
  此时,雪已经下得很厚。脚下没有路,也见不着行人,只有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踏雪的声音。那时候总听村里的乡亲们说,沟里有狼,偶尔也有豹子出没。但我仗着年轻,手里又有根硬实的棍子,就什么也不怕。
  找到向北下沟的道口后,我一口气翻越了两道沟壑。当我立身塬上,看到不远处的垚科村时,已近中午。
  进村后,村党支部王书记接待了我。在他家简单吃了午饭后,他把我领到村办小学中的梁老师住的土窑洞里,然后对我说:“梁老师是外村的,你俩就搭伴住吧!”
  “好啊!”听了王书记的话,梁老师也高兴地说。并主动上前和我握手。
  在垚科村开展整团工作期间,我按照公社的要求,既参加村党支部召开的社员大会,宣传学大寨,号召大家深翻土地,还鼓励大家多养猪、多积肥,改良土地增产增收。更把主要精力放在配合村团支部组织团员学习青年工作的先进经验上,并完成好村团支部的换届改选工作和在青年积极分子中发展新团员工作。那时我想,这是我插队生涯中第一次独自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展整团工作,我一定不能辜负组织的信任,一定要努力完成好任务。
  就在我在垚科村开展整团工作临近尾声的一天下午,梁老师跟我说,快年关了,他要回家帮助婆姨安排过新年的事,让我帮他代两天课,还说他已经跟自己的学生们讲了这件事。我自然应了他。
  隔日一早,我送梁老师出门。看到他像我一样手里拄着根棍子,肩上扛着村里分的半口袋麦子,在铺雪的路上走着。我目送着他,直到看不见他的背影。
  垚科村的小学校坐落于我和梁老师住所不远处的沟坡上。它是在沟的半坡处掘出的一孔土窑洞,简单用泥抹平了门面。窑内的墙上挂着木质的黑板,黑板前是一张极简单的桌子。学生上课时用的桌子、坐的椅子也是东拼西凑,并不统一。窑洞前窄小的操场上,没有体育器材,甚至连一棵树的影子都没有。
  课堂上,我按照梁老师交代的方法和内容进行讲课。各个年级的小学生一起上课。我给其中一个年级的学生讲课时,其他年级的学生复习上堂课内容,或写我布置的作业,以此类推。
  临近年底,黄土高原已经很冷。窑洞里没有取暖的炉子,有的学生手里捧着装有炭火的小瓦罐,并互相传递着暖手。全班同学知道我是北京知青,也都认真听我讲课,或者按要求安静地写作业。
  课间休息时,大家高兴地围着我,听我讲半夜鸡叫的故事,讲阿凡提的故事,讲北京天安门的故事。记得有一位姓焦的小女孩问我:“我长大了能去北京吗?”我说:“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你当然可以去呀!”她听了我的回答后,“咯咯”地笑着。那笑声,至今仿佛还在我耳畔回响。
  日月如梭,我在垚科村开展整团工作及代课的事,一晃已经过去半个世纪了。梁老师还健在吗?那个姓焦的小女孩来北京了吗?在建设新农村的方针指引下,垚科村里的小学校如果还有,也一定大变样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