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李斯特菌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其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相当常见。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饲料、动物、各种生食和即食食品中,该菌生命力顽强,对各种环境(如低温、高盐、高酸度等)的耐受性很强。
那么,什么是李斯特菌,感染后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预防?为此,我们采访了延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魏亚强。
什么是李斯特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主要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获得。有别于其他食源性感染,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李斯特菌病导致90%以上的住院病例的死亡率很高,可达20%~30%,使其成为最危险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之一。
此外,李斯特菌之所以被誉为“冰箱杀手”,生长温度范围为-0.4至45°C,最适生长温度为37°C,可以在冰箱冷藏室内较长时间生长繁殖,所以冰箱中的冷藏食物是单增李斯特菌致病的重要媒介。
李斯特菌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非常低,但对于特定人群,即老年人、孕妇、胎儿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艾滋病、癌症或接受过器官移植的人易感染,可导致脑膜炎、血流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流产等疾病。
李斯特菌感染的症状
一是妊娠期感染。孕妇感染侵袭性李斯特菌病的风险增加了17倍,这种感染主要发生在妊娠晚期,孕妇的李斯特菌病通常与流感样症状有关,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表现,伴有或不伴有胃肠道问题可传染给胎儿,导致早产、死胎、新生儿感染。常被误以为是流感而忽略,行血培养可诊断。
二是新生儿感染。婴儿经胎盘感染,分娩后发病。多脏器(肝、脾、肺、肾和脑)中存在脓肿或脓毒性肉芽肿。早期常为败血症,后期足月产后两周发生新生儿脑膜炎,病死率高,多数婴儿为死产或出生不久后死亡。
三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成年人因李斯特菌病引起的脑部感染导致22%的死亡,表现为脑膜脑炎或脑干脑炎。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共济失调等。脑干脑炎均为成人,发病率低,但可出现脑神经性非对称偏瘫、共济失调等,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病死率高。
四是心内膜炎。心内膜炎发生在10%的成年人中,病人可有心瓣膜病变等基础疾病。
五是胃肠道感染。见于健康人群,其特征是持续2~3天的发烧和水样腹泻,通常伴有头痛和背痛,这些症状通常是自限性的,可以在不寻求任何医疗照顾的情况下在短时间内解决。
如何预防李斯特菌
第一,定期清理冰箱。单增李斯特菌能够在低温环境下生长繁殖,冰箱并非食物的“保险箱”,冰箱里的细菌随着食物存放时间延长,会成百上千倍地增长,所以需要定期清理冰箱,同时冰箱内过期的食物也要及时丢弃,避免细菌繁殖,污染其他食物。
第二,加热煮熟食物。单增李斯特菌虽然耐低温,但是70℃加热5分钟就可以消灭,建议食用煮熟煮透的食物;熟食放入冰箱后再次食用也要在加热彻底之后。
第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生食熟食分开处理。处理生的食物使用专门的菜刀、砧板等用具,如生的肉、海产品等,避免食物交叉污染。高风险人群(老人、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均应控制生冷食品的摄入,少吃或不吃冷冻饮品,不吃未经彻底加热的冷餐肉、火腿、卤肉等熟食。
第四,合理贮存食物。在使用冰箱囤积食物时,也要注意合理摆放,生熟食必须分离,合理贮存,避免细菌繁殖。肉类避免反复化冻,可以在放入冰箱之前先进行分装。没有密封的食物,用食品级保鲜袋或者保鲜盒包装好后再放入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