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7日
讲 述
聆听延安新华广播的故事
    ● 刘骏远同学
  主持人陈晨:寻觅圣地往事,追忆延安年华,欢迎来到FM107.7延安综合广播《延安年华·红领巾之声》节目,本节目由延安市融媒体中心、FM107.7延安综合广播、FM107.7延安红领巾之声宣讲团联合推出。做客本期节目的是FM107.7延安红领巾之声宣讲团讲解员——刘骏远。
  刘骏远:红色,是圣地延安最鲜明的底色。红领巾,是少先队员光荣的标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讲好延安故事,发出延安之声。我是延安红领巾讲解员,延安是我家,我爱延安。
  陈晨:非常欢迎刘骏远同学来到红领巾之声,现在就让我们把话筒交给刘骏远同学。
  刘骏远:今天,我向大家讲述的是延安新华广播的故事。
  1940年3月,周恩来从苏联带回一部功率为10千瓦的苏制广播发射机。随即,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任,成员有中革军委三局局长王诤、新华社负责人向仲华等。为筹建广播电台,大家不辞辛劳,昼夜奋战,在山坡上开凿了两孔石窑和五孔土窑,盖了十几间土坯石板房,分别用作主播音间、播音办公室和员工宿舍等。当时延安没有供应电台的大型动力设备,工作人员就把旧汽车的引擎进行改装,带动发动机发电,还把三根树干捆成“Y”字形栽在山坡上支撑天线。1940年12月30日晚7时,延安的窑洞中发出了一个响亮而振奋人心的声音:“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
  1940年12月30日,在王皮湾村十几平方米的窑洞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第一次呼号XNCR,“X”是当时国际规定的中国无线电台呼号的英文字母,“NCR”是“新中国广播”的英文缩写。对于抗战军民来说,这个呼号代表延安,代表希望。一孔土窑洞、一张四方桌、一盏小油灯……艰苦的条件下,一篇又一篇战斗檄文不断从这里发出,犹如尖刀刺向敌人的心脏。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火,培养出人民广播的第一批编辑、播音员和技术人员,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台工作,通过无线电播送国内国际新闻及抗战消息、中共中央重要文件等,打破了国民党和日伪的新闻封锁,打开了我党我军同世界宣传的窗口,向世界发出站起来的新中国强音,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窑洞里种下初心、点亮灯火,80多年沧桑巨变,人民广播记录了中国共产党栉风沐雨的砥砺前行,也传递着新中国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人民广播电视事业枝繁叶茂,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窑洞电台”传承下来的理想与信念,80余载从未改变。党的广播电视工作者把初心当作恒心,牢记职责使命,与党和人民勠力同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力拼搏,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