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茂林
中国书画艺术是最具代表性的国学经典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天地人沟通的无声语言。对书画艺术的理解也是考量一个人智慧、意志、精神、情感、认知和价值观的问卷。胡小华女士是这种语言的传承者,这种精神的守护者,这张问卷的回答者。她多年来笔耕不辍,潜心研修古法,又锐意熔古铸新,用大爱大美去感受和表达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向我们诠释了她对待生存与生活的态度,用自己的作品架起了沟通世界的桥梁,链接了与大家交流思想情感的纽带,传递着美术的力量,点缀着生活的精彩。
近期,我观赏(品鉴)了胡小华近百幅花鸟山水作品,从落款时间可以看出她的画技日趋成熟的艰难路径和刻苦学习的跋涉足迹。其作品不难看出胡小华自学自悟者多,厚植传统技法的功力尚且有所限制,比如线条技法单调,虚实关系概念不甚清晰等瑕疵。但用笔准确简练,用墨酣畅淋漓,构图险中求稳,着色惜墨留白,正在一步步逼近中国画写意计黑当白、高度概括的艺术境界。亦足以使观赏者畅游其中,领略作者内心世界对经典的敬畏,感受国画艺术在视觉、心灵和精神上带来的愉悦美感,以及丰富自身生活,启迪蓬勃的生命张力。
记得木心先生有句话说得很好:“人生在世,需要一点儿高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品相。”这句话好就好在他提示人们:人活着要多一点品相。那么,什么是做人的品相呢?我常想,人类需要在经济物质的支撑下传宗接代维系生存。但是,这只是动物行为而已,因为那仅仅是生存不是生活。只有在以经济物质维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同时汲取了诗歌、音乐、书画等真善美的慰藉,人类生命的意义才能从生存升华到生活层面上,释放人性的光辉。因为人类异于动物最本质的生活内容涵盖着品相、高贵和尊严。如果一个人眼里只有物质财富和权势地位而没有精神至归,那么他活得也太可怜、太冷漠、太无知了,因为他不懂得花的芬芳、诗的飘逸、音乐的缠绵、山水的灵秀和书画的风雅。真正能够拯救我们灵魂的是经济物质以外,那种超凡脱俗的、情感充沛的诗情画意。
胡小华的画作令我惊叹的是她以自学为驱动,站到向专业冲刺的赛道上,这就不得不使人对其国画艺术的聪颖天资而称快。难能可贵的是这种天资非多数人与生俱来。纵观历史,艺术家无非两种,一是科班出身的士大夫专家,二是民间修行的草莽英俊。国画界至今无人超越的旷世巨匠齐白石就属于后者。不管哪一种艺术家,除了技术性专业知识外,无不必备两种利器——生活和爱心。胡小华本身就是一条深潜于生活深层的“游鲤”,又因为不乏博爱性情而涉足画界,这种环境因素正是专业艺术家的垂涎所在。因为胡小华的勤奋和执着,我对她一定会获取更专业的技能毫不置疑。我认为下一步发展重在修炼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的饱学之士,这是实现自身华丽转型的引擎。
中国书画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儒释道思想,国画最重要的语言形式在于形成了一整套阴阳对立、辩证统一的思维方法。其中在对“黑白”关系的理解和处理中,老子“知其白,守其黑”的论述最能体现黑白关系处理的创作原则。在创作实践中要表现白的东西就要在黑色上多做文章;要表现黑的东西就要在白色上多下功夫。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色”是与自然之“道”相对应而存在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对应了东、西、南、北、中五方,金、木、水、火、土五行,宫、商、角、徵、羽五音,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基本属性。因而,国画是通过绘画造型对笔墨变化进行一种合理把握,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写意艺术,而不是一门刻求于造型的绘画艺术。“天人合一”的理念准确地表达了时间与空间、宇宙与生命、思维与感悟的基本含义,肯定精神与自然的统一,体现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涵。其呈现在创作技术性操作上,对于虚与实、疏与密、白与黑、干与湿、浓与淡的笔墨关系处理方面,无不渗透着辩证思维的哲学法则,这种国画所特有的文化内涵的价值观是一种内在精神,一种思维感悟和一种对大自然整体规律的哲学关照。因此,国画体现的不仅是描绘的物象,更多的是画家思想理念的本身。“万物造化、中得心源”,说明“意识”是中国画的主体。要求画家有很高的书法、文学、哲学、伦理学以及自然、社会等众多综合功力,能做到应物象形,曲尽玄微,形象生动者是状物高手,可称画匠;而天机迥高,能思与神合,创意立体,妙合化权者自能传神,堪称画师;只有达到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者方能传韵,堪称大家。钢琴大师傅聪说:“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还指爱……而且这个爱绝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所以,自古以来有大成就的画家多注重对画外之功的修炼。
画里的技法是知识,画外的文化是根本。我是这么说的,胡小华就是这么做的。从她较为自信的系列作品《胡杨》的盘根错节,我读懂了她已经找到了厚积薄发的凝聚力的生长点。相信胡小华会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姿态,努力超越自身的凡俗之气,聚力造就自己的艺术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