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1日
荞麦饸饹
  1971年后半年官庄公社施行了知青并队的政策,我们高家河三个女生被并到了大队的只有两个男生的刘庄小队。
  队长喊着收工了,大家扛着锄头回到住的地方。今天轮到王玉茹做饭,我们进到窑洞里,小炕桌上已经摆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大家洗了手各自拿了筷子围着桌子吃饭。赵成搅着小米粥:哎!咱能不能换换样啊?谁也没搭话都闷头吃饭。
  也是,能不腻嘛!早饭,午饭都是小米粥或小米饭、玉米发糕(陕北叫馍),晩上吃一顿麦子和蔓豆混磨的杂面条,日复一日。菜的花样更是少得可怜:土豆、胡萝卜、白萝卜。突然有人提议:咱做荞麦饸饹吧,赵成一听来了劲,好啊!好啊!
  心动不如行动。这个月轮我磨面,吃罢饭我拿了一个口袋到队里保管室领了半口袋荞麦,我背着荞麦回到窑洞里,到邻居家借了大盆和筛子,把荞麦用水淘洗了几遍,然后捞在大圆筛子上沥水,之后就下地干活去了。
  第二天,荞麦干得差不多了,我就跟队长请了半天假,到饲养室要了一头毛驴,王荣礼帮我拿着磨面的工具,向村里公用碾盘走去。
  我套上小毛驴,把荞麦均匀地铺在碾盘上,拍了一下驴屁股,毛驴喷着响鼻,拉着碾子围着碾盘转起来。荞麦经过碾子碾压后,用筛箩把头道面筛出来,再用簸箕把麦皮簸出去,然后把头道面和荞麦芯铺在碾盘上用碾子再次碾压,如此这般反复磨几次后,就成了荞麦面。我把荞麦面和磨面的用具送回窑洞里,把毛驴还回饲养室,返回时他们已经收工了。
  我们分工合作开始做荞麦饸饹,王玉茹准备柴禾烧水,王洪洗土豆并切成丁准备做浇面的卤,我在盆子里倒了些荞麦面开始和面,荞麦面要和得软一点,我把和好的面分成几个小面团,用笼布盖了待用。赵成去邻居家借饸饹床子同时还捎了一把韭菜回来。我把韭菜洗了切成末盛在一个碗里,撒了点盐腌着,一切就绪就等王荣礼下工回来。
  他回到窑洞里,我们就开始压饸饹,这个活得两三个人一起干,赵成把饸饹床子架在灶台上,王荣礼扶着饸饹床子的前头,以防压面时翘起来,王玉茹把水烧开了,王洪拿着筷子准备挑面,赵成站在灶台上抬起杠杆,我拿了一个面团塞进饸饹床子中间的圆洞里,赵成坐在杠杆上使着劲往下压,底下是一大锅滚烫的水,我直担心他一不小心掉锅里。这时只见面条从圆洞挤出来,掉在锅里定了形,王洪往锅里填了些凉水,又煮了一会儿,捞在一个瓦盆里,我又拿了一个面团塞进圆眼里,赵成又使劲地压,总算把盆子里的面压完了,把面和菜端在小炕桌上,因为很久没吃这样的饭了,五个人迫不及待地往碗里挑面,浇上土豆丁做的卤,再舀一勺腌制的韭菜末提鲜,加点老乡给的辣椒油,倒也别有一番风味。五个人吃着、说着、笑着,不知不觉盆子里的面见了底,每个人都吃了两三碗,又喝了些面汤,一个一个都吃得有些撑。
  如今,荞麦被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也成了餐桌上的平常食物。每当我和老伴做荞麦饸饹面时,都会怀念那段知青岁月。
  谢云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