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2日
难忘的生日
王春英
  今年的立春,恰逢我73岁的生日,也是我1951年本命年的再次轮回。步入老年,诸多世事已如过眼云烟,也看淡了许多。然而,在内心深处,总有一片柔软之地,藏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过往。
  孩提时代,家是我心中的圣地,父母是我坚不可摧的依靠。犯错时,父母的教诲虽严厉,却饱含深情。而我,常因年少轻狂,不以为然,甚至顶撞,给父母带来了伤痛。直到插队离家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家是我永远的港湾,父母是最能包容我的人。
  儿时的生日,简单而快乐。我期待着压岁钱,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逛庙会、与好友看电影,这些简单的快乐,如今只能留在记忆深处。离家的那一刻起,心中便多了一份对家的牵挂。
  1968年,我离开了北京,告别了父母,远赴陕北。这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父老乡亲给予的温暖与爱护,他们教会了我如何做人。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有山有水,有果有药,更有那份淳朴与善良。
  每逢过年,我们并不感到孤独,因为有同甘苦共的知青相伴,有村里长辈和孩子们的欢笑与温暖。在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我们留下了青年时代最难忘的烙印。每当收到家里邮寄来的小小邮包,我们总是欢呼雀跃,那份来自家乡的温情,让我们永生难忘。
  在陕北的日子里,房东大妈成了我心灵的依靠。她像妈妈一样关心我,用陕北的方言安慰我,用她亲手做的小零食驱散我的寂寞。每当我有心事,都愿意向她倾诉。每年的生日,大妈都会为我庆祝,这也是我选择在立春前后回家探亲的原因,因为只有在过生日那天,我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
  记得1968年的春节,正值我在陕北的第一个生日。那天,天气阴沉,我的心情格外低落,为了排解寂寞,我选择蒙头大睡。然而,当我醒来时,一碗香气扑鼻的鸡蛋面已经放在了我的枕边,那是大妈为我准备的生日面,简单的瓷碗,细细的面条,两颗鸡蛋,绿色的葱花,在油花中显得格外诱人。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与感动。
  正月十五,陕北还有送香包的风俗。香包用五颜六色的线绣着各种花草鱼虫,精致而美丽。
  生日那天,村里一个要好的女子送给我一个红色的香包,上面绣着黄色的玫瑰。这个小小的香包,是我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之一。至今,我还保留着它,每当回北京,总会拿出来看看,仿佛又看到了那位好友的笑容。
  回首往昔,那些简单而快乐的生日,那些温暖而深情的祝福,都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岁月流转,但那份感动与温情,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