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2日
砍柴
李连科
  最初下乡到农村,初尝集体灶的我们,靠着国家发放的三个月生活费,得以烧煤做饭。再后来,我们就得像当地人一样,自行砍柴。这对于初涉农村生活的我们而言,无疑是一道棘手的难题。一来,我们不知何种柴好烧,何种柴不好烧;二来,也不晓得该去哪里砍柴。
  直至煤烧完了,队长派遣两位村民带我们进山砍柴。
  那天清晨,我们四个知青跟随“师傅”早早地进了山。其实陕北的大山并不像大家想象中那么荒芜,这里森林繁茂,灌木丛生。村民们祖祖辈辈靠山吃山,进山打柴,资源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时家家缺粮,却唯独不缺柴。每户门前都堆着高高的柴垛,多余的柴还能在赶集时卖给需要的人,换些家庭用品。
  老乡带我们来到离村五里左右的一个山坳,那里灌木丛密布。我们学着老乡的样子,用斧头砍向灌木。灌木极为顽强,没点力气和技巧根本砍不下来。我们从未砍过柴,加之灌木丛茂密,斧子难以施展,砍起来十分费劲。而带领我们的“师傅”却不费吹灰之力,不一会儿就砍了半车。我们几个知青吭哧吭哧地砍了半天,却没多少收获,正应了那句话,“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砍柴,实乃苦差事一桩。手被荆棘、刺条割伤乃是常事。而且,砍柴还深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最难受的季节当属夏天和冬天,夏天骄阳似火,无论是爬山、砍柴还是下山,都得忍受高温酷热,汗流如注。冬天砍柴时虽穿着单衣,但在歇息时稍不留意就会冻感冒。最令人担忧的便是砍柴途中遇下雨天,道路湿滑泥泞,举步维艰。
  总不能一直让老乡带着我们砍柴吧!后来,我们学着老乡的样子,自己进山砍柴。虽然疲惫不堪,但归来时看着排列整齐的柴堆,心中满是自豪与成就感,疲惫也瞬间烟消云散。
  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新农村里大家都用上天然气和电磁炉,再不必为了生计上山砍柴。生态环境更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可当年上山砍柴的那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发生在昨日,成为难以忘却的记忆。尽管世事沧桑,生活发生了巨变,但那段砍柴的经历却始终在我的脑海中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