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13日
会飞的“巡检员”
    ● 巡检员学习无人机操控技巧

  记者 杜子龙 通讯员 陈恒
  “机翼完全展开后,要将无人机水平放在地面,确认是否符合起飞条件,飞行过程中要保持与高压导线的安全距离。”2月6日,在鲁西110千伏线路巡视现场,黄陵矿业机电公司供电所线路班无人机“飞手”高新宇,向新工李兆龙讲解无人机操作要点、飞行条件及注意事项等。这是该公司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班组,提升青工业务技能水平的一个场景。
  在高新宇的手中,无人机轻盈起飞,飞过数公里长的线路,审视着线路上每一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死角,只需几分钟,一条线路的安全“巡检”工作便高效完成。
  别看他只有20多岁,工作年限仅有3年,却已经是线路维护班熟练操作无人机的“老师傅”,更是无人机巡视队伍里的“主飞手”。
  “一个月最多的时候巡视10条线路,平均每月能飞行500公里以上。”高新宇能如此得心应手使用无人机对线路进行“巡检”,得益于该公司持续聚焦数字化班组建设,不断提升班组人员业务技能水平和操作智能化设备的能力,着力于打造“智慧机电”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为进一步增强矿区供电系统“精益化”运维管理水平,提升班组青工“数字化应用能力”,该公司贴合业务实际需要,采取一对一“帮扶”机制,每年开展10余次专项培训活动,同时发挥老员工“传帮带”作用及青工互促方式,成功助力8名基层员工取得无人机操作证,并将数字化班组建设与电网系统春秋检、工程验收、线路勘察、日常巡视等多方面融合,实现“数字化”手段多场景应用。
  当前,正处于“冬季三防”重要阶段,供电线路大部分杆塔处于山林间,为保障冬季干燥气候线路运行安全,该公司积极组织线路维护班成员对区域供电设备、线路进行排查和定点监护,严防线路设施损坏从而造成供电中断情况发生。
  “采取人工巡视,巡视人和杆塔距离较远,无法实现对线路安全运行的精准观察和判断,采用无人机巡视,视野广,灵活性高,可以近距离、多角度查看杆塔导线是否有破损、开关放电、瓷瓶破损等情况,让巡视人员对杆塔各个细节部位了如指掌,极大提升运维质效,为班组减负外,还保护了巡视人员的人身安全。”高新宇说。
  从传统的人工巡视为主,逐步向“智慧赋能、人机协同”模式发生转变,离不开数字化班组建设的深耕细作。黄陵矿业机电公司表示将持续推进核心技能培训,搭建比武平台,优化“数智”装备配置,推进业务取证工作,为适应新时代电网发展积极锻造一支业务素养高、战斗力强的现代化“智慧”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