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倪小红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未来。近年来,黄陵矿业一号煤矿紧紧围绕“智能矿井、智慧矿区”建设和安全高效的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瞄准行业前沿,抢抓发展先机,凝力科技创新之壤精耕深耘,攻克掣肘进阶关键壁垒,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实力,为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集约高效现代化矿井不断注入活力和后劲。
破壁,打造创新内核“蓄动能”
“一个矿井,勇于创新,才是希望的热土。2025年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千方百计利用新技术助推产业升级,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源头供给、科技支撑和成长空间。”1月8日,总经理焦稳锋在一号煤矿第六届人才科技大会上发出了动员令。
一个矿井快速发展、创新发展,健全创新机制是关键。为了培育好创新的“土壤”,鼓励广大职工勇于创新、乐于创新,形成“全员创新”的浓厚氛围,一号煤矿不断优化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修订《全员创新管理办法》《科技创新工作考核办法》等8项制度,完善全员创新管理机制、专业技术人员成才成长考核机制、科技创新宣传考核机制、科技创新激励评选机制等九项创新管理机制,为全矿创新和科技攻关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
纲举目张,执本末从。一号煤矿系统构建科技创新组织体系,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人才使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人才资金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攻关体系,以全员参与为目标的大众创新联动体系,构建矿班子成员、专业负责人、基层技术员、岗位技术工全员全过程参与的“四级联动”工作格局,制定三年创新规划,下发年度创新要点,分解季度创新清单,做到长有规划、短有计划、近有安排。
两年来,一号煤矿完成创新成果845项,发表科技论文455篇,矿井获得科技奖项17项,其中陕西省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5项,参与制定并发布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6项、企业标准2项,申报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实现在黄陵矿业公司年度科技工作考核“五连冠”的佳绩。
续航,实现智能集成“提效能”
在走科技兴企的道路上,一号煤矿从未停歇,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跑出“煤”好“智”采加速度,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创新创效,科技创新性发展“续航”。
“一号煤矿选煤厂充分应用全域感知、全局协同、全线智能的‘选煤AI超脑平台’和3D可视化系统,推动提质增效,保障本质安全,提升品牌效应,每年增加经济效益6000万元。”提起创新成果带来的红利,该矿副总经理张玉良满脸自豪。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应用,才能实现价值,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一号煤矿持续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度,快速向实际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效应与社会价值最大化。
对于成型的科研成果、创新成果,该矿加快应用推广,以创新引领创效、以创效推动发展。在1012、1013、816、628综采工作面推广应用“5G+透明地质精准开采”技术;在632进风顺槽、629回风顺槽、1015回风顺槽、北二区域预抽巷道掘进工作面应用“掘锚一体机+锚运机+桥式转载机+迈步式自移机尾”成套智能快速掘进装备,全面提升巷道掘进速度和智能化水平,创造了半煤岩巷道复杂地质条件日单进水平29米的最高纪录;开展“110工法+透明地质开采”技术研究,研发应用沿空留巷垛式支架与机器人搬运系统,率先实现尾巷支护智能化及全工作面智能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管好、用好智能化云管控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实现高度集成等,不断让科研成果、创新成果服务于安全生产,把科学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驱动,聚力创新裂变“扩增量”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长期积累的过程,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让更多技术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是矿井推进人才建设的重要目标。
该矿搭建多形式的工作平台,打开人才成长通道,围绕管理、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三条主线,坚持“创新+思维”“管理+技术”“操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智能实训基地、“创新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创客空间”“创客联盟”等多个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充分利用线上培训、线下实操等方式,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技术水平,打造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蓄水池”,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
“召开人才科技表彰大会,举办职工技能大赛,让一技之长者有‘一席之地’,落实好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工人津贴,提高技术工种、关键岗位职工待遇,让技高一筹者‘薪高一档’。”如何激发技术人才创造积极性,激活全员创新的“细胞”,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该矿人力资源部部长闫东道出了矿上多年的管理经验。
“良好的学习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发光出彩的舞台,让我们不断在岗位建功立业、逐梦前行。我今天的成长和进步离不开矿上的培养,非常感恩企业为我们青年人提供驰骋的广阔草原。”依靠一块万用表、一把螺丝刀,登上领奖台的“全国煤炭行业青年技术能手”准备队检修员杨永岗说道。
鱼乘于水,鸟乘于风,草木乘于时。近年来,一号煤矿获评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8名,陕西省技术能手3名,特级技师1名、高级技师15名,高级工程师21名、工程师49名。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在科技创新发展的道路上,一号煤矿将继续高擎创新火炬,立足超前定位,着眼创新驱动,强化智慧赋能,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智能化建设水平,为矿井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聚力打造安全绿色智慧矿山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