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2日
暖心的手擀面

  李连科
  我是个北方人,对面食有着特殊的偏爱,我这辈子吃得最多的面食,就是面条。中国的面食闻名遐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的面点让人目不暇接,垂涎欲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早已从单纯的食客变成了亲自下厨、尝试做各种面食的大厨。这一路走来,历经五六十年的时光,手擀面始终是我的最爱。
  最初吃的是妈妈擀的手擀面。后来,年仅十岁的我就学会了擀面,也因此分担了妈妈擀面这项家务。再后来,我下乡住进了老乡家里,在那里,一日三餐,中午必定有一顿是手擀杂面条。参加工作之后,自己擀面的机会渐渐少了,可只要一有机会,我还是会走进厨房,亲手擀上一碗面。成家以后,吃面条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1986年,我回到北京,暂时住在老丈人家。我的丈母娘是山东人,对面条的喜爱更是到了极致,几乎每天都要吃一顿。在众多面条中,吃得最多的当属炸酱面。丈母娘擀面的手艺堪称一绝,她擀出来的面片厚薄均匀,切出来的面条粗细适中,又长又有嚼劲。她做的炸酱也是别具风味,口感绝佳。每次老太太做炸酱的时候,大家闻着味儿,就知道我们家又在吃炸酱面了。我吃了二十多年,从来没吃腻过。而且天天看着丈母娘做炸酱面,不知不觉中也学到了这门手艺。亲朋好友都夸赞说,只有我得到了丈母娘的真传。
  1969年,我去陕北延安插队,陕北老乡家的手擀杂面条,成了我至今难以割舍的牵挂。在离开陕北的四十多个春秋里,我尝遍了各地的美食,却再也找不到那熟悉的味道。每次想到那碗杂面条,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小村庄,又闻到了大妈亲手做的手擀面散发出的温暖香气。
  如今,给我做过手擀面的妈妈、大妈和丈母娘也都不在了,但我对手擀面的热爱从未减少半分。每次回陕北,我总会找机会去吃一口,只要有空,我也会自己动手做一碗。在忙碌的生活中,时常回味那份浓浓的乡愁和亲情。在我心里,没有什么能比一碗手擀面更能让我体会到家的温暖和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