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4月06日
与柴火“较劲”
隗忠泽
  初到陕北插队时,我才真正明白“柴米油盐”为何要把“柴”放在首位。那些与柴火纠缠的日子,成了我青春岁月里最深刻的生存记忆。
  初来乍到,我们根本不懂柴火从何而来。烧柴做饭用的柴火都是村民提前为我们预备好的,至于柴火从哪儿获取,路途有多远,怎么砍,我们一概不知。随着生活逐步展开,村委会组织村民带领知青们进山学习砍柴,我们才见识到砍柴的学问:柴火的粗细规格,装车的平衡技巧,还有林业局那些严格的砍伐规定。空车上山已是艰难,满载而归更是惊心动魄——千斤重的柴车在下坡路上颠簸摇摆,车把高高翘起要靠肩膀扛住,车尾还得有人踩着轮胎当“刹车”。稍有不慎,连人带车就会翻进沟壑。
  1971年冬天,我从梅家河村转到范家卓子队知青点。一次去黄龙无底川砍柴的经历,让我至今想起仍心有余悸。
  那日,我与几位男知青结伴前往黄龙无底川砍柴。起初山路尚算平坦,男知青们熟练地赶着牛车前行。待登顶进入林区后,山路开始向下延伸。从未驾驭过牛车的我跃跃欲试,主动请缨要尝试赶车。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驾驭拉车。起初还算顺利,牛车平稳地行进在林间小道上。突然,一个颠簸让我失去平衡,整个人被车轴狠狠地撞倒在地。更可怕的是,那头老牛浑然不觉,依然拖着空架子车从我身上碾过!千钧一发之际,我本能地抱头护脸,生怕破相。
  这惊险一幕把同行的男知青们都吓傻了。他们愣了几秒才回过神来,慌忙拉住牛绳,七手八脚地把我拽了起来。当时只觉得浑身发麻,检查后既没破皮也没见血,我便强撑着继续进山。
  隆冬时节,林中的积雪足有半尺厚。我脚上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上直打滑,寸步难行。情急之下,我解下鞋带,将手套牢牢绑在鞋底,这才勉强能在雪地里缓慢移动。
  经过大半天劳作,我们终于装满一车柴火。返程时,同伴见我状态不佳,好心让我坐在柴车上歇息。谁知下坡路又陡又滑,牛车剧烈颠簸间,我竟被甩出车外!路边就是万丈深沟,若真跌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想来,那些与柴火较劲的日子,何尝不是在和自己较劲?从不懂砍柴的城里学生,到能在雪地里想出“防滑鞋”的知青,生活教会我们的不仅是生存技能,更是面对困境时的韧劲。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遇到任何困难都能从容应对。
  退休后的某个冬日,我看着家中温暖的暖气,突然想起当年在陕北围着灶台等柴火的日子。两种截然不同的温暖,却同样珍贵——一种得来不易,一种弥足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