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静 通讯员 刘旭 李东霖)近日,在铿锵的《木兰鼓》乐声中,万花山野生牡丹园景区迎来一场非遗文化盛宴。小演员们吟诵的《木兰诗》清越悠扬,三弦与竹板合奏的陕北说书《传说木兰》余音绕梁,共同奏响2025年第十五届万花牡丹花季暨非遗展示活动的序曲。
非遗市集内,宝塔剪纸的巧手生花、陕北根雕的天然意趣、陕北烙画的火笔丹青,与延安酸菜面的醇香、延安沾沾的爽辣、李老二羊蹄的筋道交织成独特的文化图景,令游客流连忘返。48岁的马红艳,来自万花山镇花园屯村,身为宝塔剪纸的代表性传承人,正在为市民剪制生肖兔剪纸。她右手持剪,剪刀灵巧地在纸上游走,两三分钟,一只生动的生肖兔便跃然纸上。“我最擅长定制剪,就是按照客人的需求来剪。最近,贵州、宝鸡、西安的游客来万花山镇游玩,他们都让我剪龙凤呈祥和生肖剪纸。”马红艳说。
非遗文化市集的热闹气氛不减,野生牡丹园内更是花香弥漫,各色牡丹争奇斗艳,市民和游客们纷纷拿出手机与盛开的牡丹花合影,写生爱好者们则提前占据山顶,开始了他们的写生创作。写生爱好者齐健与好友早早登上野生牡丹园山顶,开始了他们的写生之旅。齐健说:“万花山的野生牡丹别具一格,我每年都会来这里写生。”话音未落,齐健手中的画笔已开始勾勒眼前的牡丹,此举也吸引了其他写生爱好者的注意,他们小声讨论着速写技巧和对这处景色的感受。经过6个多小时的创作,齐健完成了10多张速写。
“据延安府志记载,早在宋朝时期,当地人就有到万花山赏牡丹花的习俗。”万花山景区的讲解员高翠翠介绍,万花山的野生牡丹主要集中在东坡,占地约300亩,拥有5万多株。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开花,小满时节凋谢,花期长达近一个月。这里有17个品种的野生牡丹,红、紫、黄、白、粉等6种颜色,单瓣、托桂、皇冠等3种花型。每年“五一”假期前后,野生牡丹盛开达到高潮,其中最晚开花的延洲粉,花朵直径最大,可达20至2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