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指望禁令一出就解决所有问题。建立规范办学的长效机制,还要强化责任抓落实、协同联动抓整改、创新方式抓监督,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
——要求统一购买质次价高的校服、捆绑销售过多的教辅材料、供应营养卫生不达标的“校园餐”……面对这样的不规范办学行为,《人民日报》发表评论,进一步促进规范办学,不能止步于“严防死守”,还要着力推动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在规范办学中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式发展,家长才能更放心,社会才会更满意。
很多人爱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与知识偶像产生关联的那种感觉。
——韦东奕在开通社交账号风波之后,近日,又有网友拍到,韦东奕在食堂就餐时被多名路人围观拍摄。《新京报》发表评论,崇拜一旦变成了狂热,就成了一种枷锁、一种禁锢。韦东奕不是不可以喜欢,但他更需要一张安静的书桌跟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对待韦东奕,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去打扰他。
我们乐见潮玩企业、地方推出的创意产品,与传统文化“撞脸”甚至“撞个满怀”。
——近期,国产“丑萌”潮玩Labubu风靡全球,各类新闻在社交媒体刷屏。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它的造型竟与洛阳博物馆展出的春秋时期的文物铜当卢形神相似。《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当意外“撞脸”变成有意识地“联袂”,当文化意味浓厚的跨界“联名”蔚然成风,当历史审美悄然融入现代叙事,或可催生更多Labubu那样的爆款IP,将中国文化故事讲得更生动。
我们希望解决的不只是天价收费问题,而是要“有破有立”。
——近日,“江西救护车转运800公里收费28000元”冲上热搜,持续引发社会关注。《南方日报》发表评论,此次争议中最该拷问的,应是所乘救护车的合规性。该事件不仅要惩治非法营运的车辆和违规操作的人员,更应建立起统一、规范、透明的救护车调度机制,划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满足差异化的需求。让合规运营的民营救护车更多流入市场,直达患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