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员操控割草机器人作业 本报讯(通讯员 姜涛 郝文博 记者 姜顺)近年来,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中,黄陵县正以“科技引擎”驱动果业转型升级。依托延安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当地创新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前沿科技与创新模式深度融合,为传统果业发展注入澎湃新动能。
近日,记者走进黄陵县隆坊镇迂家塬村苹果示范园,两台割草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它们在果树间灵巧穿梭,所经之处,杂草被精准割除,只留下整齐的青茬。
这些智能割草机器人支持人工遥控与无人驾驶双模式,技术员只需完成地块信息采集、设定作业线路,机器人便能自动高效作业,极大减轻了果农的劳动负担。
“这片果园面积达100多亩,以往人工割草不仅效率低,成本还高。”黄陵县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社会化服务运营部部长吴文杰介绍说,引入智能除草机器人后,工作成本大幅下降,效率显著提升。
今年,黄陵县以延安苹果全程机械化试验站为核心依托,全力构建覆盖果业生产全链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果业向着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向加速迈进。
在试验站内的果园机器人生产基地,一排排崭新的果园机器人整齐排列,产品功能丰富多样,从犁地、除草、喷药等基础农事操作,到防雹减灾、套袋、采摘等新兴应用场景,几乎覆盖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 特别是在智能化割草和喷药作业中,机器人展现出极高的效率和卓越的作业质量。”隆坊镇农业农村服务站站长吴文强赞叹道。
为确保果业高质量发展,黄陵县制定了清晰的三阶段目标规划,在1年内,搭建现代农事服务中心等关键平台,打造20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空间,实现5000亩果业托管;3年内,组建300人以上的专业服务团队,托管面积扩大至2万亩,完成超1000人次的培训与劳务输出,新增就业岗位200个以上,机械化作业率提升至65%以上;5年内,将服务辐射周边区域,托管面积突破5万亩,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超过50%,建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果业发展样板区。
在果业管理创新方面,黄陵县农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推出“ 55155”创新模式。该模式聚焦果园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覆盖技术指导、机械化作业等五大核心环节;精心组建三级技术服务、现代化农机服务等五支专项团队;创新推出15种托管服务项目;构建“群众点单—平台接单—中心派单”的全链条服务机制。通过整合多方专业力量,预计果园亩产量将提升30%以上,优质果品率达到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