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贺秋平 通讯员 李文振)仲夏时节,宜川县英旺乡富庄村的大棚葡萄迎来丰收季。6月27日,记者走进种植户杜文瑞的葡萄大棚里,只见葱郁的藤蔓间垂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果实,惹人垂涎。三五成群的游客穿梭其间,欢声笑语与丰收的景象相映成趣。
市民冯琴琴带着女儿穿梭在藤架间,小心翼翼地剪下一串,她开心地说:“现摘的葡萄比市场买得更新鲜,孩子还能体验采摘乐趣,一举两得。”
在大棚另一侧,游客王晓旭正忙着将刚采摘的葡萄装箱。“我特意带父母来这里采摘游玩,除了葡萄,还买了不少新鲜蔬菜,准备带回去让亲朋好友都尝尝‘富庄味道’。”王晓旭笑着展示自己的收获。
作为村里的种植能手,杜文瑞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的“宝贝”。“你看,这种果实饱满的葡萄,就是‘户太八号’。”杜文瑞捧着一串开始泛紫的葡萄,向记者详细介绍道,“这个品种在生长期是青绿色的,成熟期会逐渐变成漂亮的紫红色。‘户太八号’是鲜食葡萄中的上乘品种,色泽鲜艳、皮薄肉厚、汁水丰盈、口感绝佳,深受消费者喜爱。”
杜文瑞带着记者来到葡萄大棚的另一侧,映入眼帘的是一串串紫黑色的葡萄,颗粒虽小却格外饱满。“这是‘夏黑’葡萄,和‘户太八号’不同,‘夏黑’属于早熟品种,果粒相对较小。”杜文瑞轻轻托起一串葡萄继续说,“‘夏黑’的颜色比其他品种更深。你看,这些葡萄已经呈现出深紫近黑的色泽,而市面上常见的葡萄多为淡紫色或青色。这个品种果肉紧实,甜度特别高,是很受欢迎的早熟品种。”
从传统菜农转型为葡萄种植能手,杜文瑞的蜕变始于一次农业技术培训。“2015年去杨凌农高会开了眼界,才发现特色种植的效益能翻好几番。”现在,杜文瑞已熟练地掌握了葡萄种植的诀窍——精准控温、科学修枝、有机施肥,种出的葡萄品质一年比一年好。
“现在主要通过观光采摘销售,每公斤能卖到50元,一个大棚年收入五六万元。”杜文瑞笑着说。更让他高兴的是,葡萄种植比传统蔬菜省工省力,效益却高出不少。如今他正筹划引进新品种,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富庄村的甜蜜事业,是宜川县农业转型升级的缩影。近年来,当地积极推动“特色水果+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集种植、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全县瓜果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85万亩,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如今,宜川县的“小葡萄”正串起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这颗“富民金果”不仅甜蜜了市民的生活,更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三产融合的生动实践,为黄土地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