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胡班学员正在演奏 近日,走进子长市秀延街道袁家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幅充满烟火气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秧歌排练室里,彩扇翻飞间洋溢着欢声笑语;书法室内,墨香与凝神书写的身影相得益彰;古琴室中,技法交流声与悠扬琴音交织。婉转的二胡声从二楼教室飘出,居民薛巨慧和二胡班学员正全神贯注地排练节目,弓弦起落间流淌的不仅是动人旋律,更是社区生活的温暖乐章。
“我的孩子都成家了,待着也没事干,选择了二胡班。学了两年多,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越来越有兴趣了。”薛巨慧高兴地说道。专业的二胡老师为两个班每周上两节课,引领薛巨慧等30多名二胡爱好者学艺,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袁家沟社区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发挥驻区单位的优势,设立了古琴室、古筝室、书法室等19个功能室。这些功能室犹如一座“连心桥”,一端连着社区服务,一端系着居民期盼,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社区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
袁家沟社区创新推出“居民点单、社区派单、服务队伍接单”模式,组建5支志愿服务团队,架起群众“暖心桥”,累计开展685次志愿服务活动,涵盖环境卫生整治、扶贫帮困、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多个领域。
连日来,社区干部在入户走访的过程中,向居民宣传防溺水知识、安全使用天然气等信息,帮助大家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在社区网格中积极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比如,为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上门送餐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温暖。社区干部康瑞甜说:“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让每一位居住在袁家沟社区的居民都能拥有强烈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提升小区治理效能,社区将治理重心下沉至小区。依据建设年代、居民类型和服务需求,社区把20个小区划分为商住型、老旧型和单位型三类,构建了“楼栋信息、邻里帮帮、联建共建”三张网络。这些网络如同畅通无阻的“沟通桥”,让社区能够及时了解居民诉求,整合各方资源解决问题。居民贾艳艳说:“社区工作人员关心老年人,早上会问我有没有吃降压药,到社区食堂吃饭,会把饭端到桌上,到了体检时间,还会主动上门为我们体检,我住在这里感到很幸福。”
此外,袁家沟社区还成立了老年大学分校区,开设了秧歌舞、健身操等培训班;建成了社区餐厅,为60岁以上老人按年龄给予就餐补助,惠及人群1000余人次,全方位构建起幸福社区的服务体系。
以“连心桥”察民情知民意,以“暖心桥”办实事解民忧,以“沟通桥”促和谐化矛盾,该社区通过搭建“三座桥”服务体系,深化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让基层治理既有民生温度,又有实践深度,有效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子长市秀延街道袁家沟社区党支部副书记何静表示:“今后,袁家沟社区将持续根据居民需求增设特色功能区域,与更多的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合作,引入优质资源,以‘三座桥’为依托,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推动社区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