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姜顺)近期,市区二庄科沟口的天桥正式投入使用,这座连接二庄科与韩家窑则东西两侧的桥梁,本应成为市民安全便捷出行的通道,然而记者实地走访却发现,天桥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排水不畅和行人横穿马路等问题,让这座便民桥的“便民指数”打了折扣。
7月3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天桥路面铺设了塑胶颗粒层,并设置了4个出水口,但由于桥背面是铁皮包裹,导致雨水主要依靠塑胶桥面吸附和自然晒干,排水效率较低。每逢大雨或连续降雨,桥面就会出现明显积水,再加上台阶上安装的防滑条阻碍了雨水排出,塑胶桥面铺设不够平整,积水问题愈发严重。
“下大雨的时候,天桥上的积水比较深,而且塑胶铺设并不平整,不注意就容易把鞋弄湿,而且下雨天防滑条纯粹变成了‘打滑’条,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市民张鹏无奈地表示。
而负责此处保洁的环卫工人对此也深有感触:“一下雨,天桥上积水就多,塑胶面吸水后干得又慢,清扫起来特别费劲。有些地方积水混着泥沙,不及时清理,行人走过就会把泥水带到台阶上,清理工作量比平时多几倍。”
排水不畅不仅让市民和环卫工人感到烦恼,由于4个出水口恰好对着东、南、西、北4条马路,下雨时,雨水顺着出水口流出,让经过的车辆都免不了被污水“洗礼”一番。
“真想不通这出水口是咋设计的,谁家的污水就往马路上排啊。”出租车司机刘师傅抱怨道。
除了排水问题,行人横穿马路现象也较为明显。即便多数市民能自觉走天桥,但在烈日或雨天,不少人为抄近路仍选择冒险横穿马路。究其原因,北龙大厦下方人车出口成了“捷径”,许多市民为快速到对面乘公交,不惜铤而走险。
“天天看着有人横穿马路,车来车往的,真替他们捏把汗。”在附近经营便利店的老板刘先生无奈地说,“有些司机为避让突然窜出的行人,紧急刹车,差点就酿成事故。可大家就是爱图方便,尤其是老人,觉得走天桥绕路,安全意识太淡薄了。”
市民陈阳所言,便民工程不能光看“面”,不看“里”,有“里”有“面”的便民工程才是老百姓喜欢的。希望上述问题能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让天桥真正成为安全、便捷的“幸福路”,方便市民的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