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杨晓霞 郁小朋 记者 刘晶
在宝塔这片红色热土上,有这样一位公益人,她用20年坚守诠释初心,以专业与热爱点亮无数困境中的希望。今天,让我们走进宝塔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总干事马刘楠的故事。
2020年,我市已经有很多注册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群体活跃在本地,在宝塔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当年4月,我市成立了首家社会组织总部基地,目的是为了帮助本地社会组织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为他们提升服务能力,增强社会公信力,实现本地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马刘楠也是从那时候起,挑起宝塔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总干事的重任,她创新开展“党建+公益”模式,打造“社会公益共同体”,为42家社会组织安“家”、引“智”、赋“能”,协调120万元资金惠及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群体。
记者见到马刘楠时,她正在与星星的孩子一起敲非洲鼓,与这些特殊的孩子一起相处时,她表现的是那么的慈爱且耐心。
“非洲鼓作为一种音乐疗法的工具,能够为孩子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和支持。现在,这个群体人也很多,但是没有可容纳的教室让他们练习,我们找到马刘楠后,她热心地帮助了我们,为我们找到了教室,还为我们拉来了好多赞助,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受助孩子家长范女士说,现在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了,特别感谢马刘楠对他们这个群体的帮助。
说起社会工作,马刘楠告诉记者,当年高考结束后,她在家看了很多香港的关于社会工作和义工题材的电视剧,看到他们去帮助身边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从而激发内心助人的情怀,所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社会工作这个专业。在学校期间,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奠定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同时,她带领学弟学妹参与“新生成长社工小组”,深入调研精神障碍患者群体,用专业助人理念播下公益的种子。
2012年,马刘楠放弃大城市发展机会,回到延安成为首批社区专职工作者。在暴雨中,她会与同事们一起疏散群众;在寒夜里,她会与环卫工人们一起清扫积雪、走遍街巷服务民生……10年基层历练,让她更懂得社会工作的重要。
多年从事社会组织服务工作,马刘楠首先把党建工作落实在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其次,也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督导能力,督导社会组织提升业务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也能保持公平、公正对待服务对象,获得他们的尊重和认可。
2021年底,延安疫情突袭,马刘楠连夜发起“抗疫联合行动”。封控在家,她云端调度13家社会组织,协调防疫物资、开通心理热线、发起“以艺抗疫”。
延安市红十字救援队副队长魏海盛说:“我们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平时开展应急救援、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工作。工作中遇到问题,总是第一时间能想到马刘楠书记,马书记会认真给我们解答并对应指导,也会提供一些资源链接,让我们更好地服务群众。”
从青葱学子到公益领军人,马刘楠始终相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20年间,她以专业为炬,在平凡中耕耘不平凡,让无助者有力,让无望者前行。
“作为延安市劳动模范,我倍感光荣,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也会将以此为新的起点,牢记劳模的政治使命,传承延安红色基因。”马刘楠表示,她将持续以社会工作增能培力、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价值理念,立足岗位,继续在服务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工作中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