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加快,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成为解决就业难题的关键。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不仅关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也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紧密相连。以党建引领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效提升,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下面就高校基层党建引领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效提升的实践路径进行详细阐述。
一、强化思想引领,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基层党组织应定期组织开展以就业为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就业形势分析讲座、优秀校友就业经验分享会等,引导学生客观认识就业形势,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增强就业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将职业理想教育融入党员培养过程,引导学生党员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就业观念。
二、优化组织建设,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基层党组织要加强与学院行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等的沟通协作,形成“党委统筹部署、行政扎实推进、教师踊跃参与、辅导员精准指导”的就业工作联动机制,明确各主体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中的职责,共同制定就业能力培养方案,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生党支部应积极参与学生就业工作,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就业帮扶活动,如“一对一”就业指导、简历制作培训、模拟面试等,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专业指导团队
基层党组织可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党员担任学生就业导师,定期组织教师党员参加就业指导培训,鼓励教师党员深入企业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状况等,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与就业指导中。基层党组织可加强对学生党员就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就业工作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提升其就业指导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成立就业指导小组,协助开展就业信息收集与发布,分享求职经验,使其成为就业工作的有力助手。
四、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整合校内实验室、科研项目、创新创业基地等资源,建设和完善校内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实验等各项创新实践活动,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层党组织可与企业党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党建互助活动,以党建促合作,共同建设就业实习基地,并制定实习计划和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确保实习实践教学质量。此外,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强与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
五、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就业能力提升
基层党组织应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通过定期对学生就业能力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在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调整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将就业能力评价结果与学生党员发展、评优评先、奖学金评定等挂钩,激励学生积极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同时对在就业能力提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支部和党员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推动基层党建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基层党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效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通过强化思想引领、优化组织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搭建实践平台和完善评价体系等路径,可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应持续探索基层党建与就业能力提升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为大学生成长成才与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蚌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