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棚膜,洒在子长市杨家园则镇杨二村的果蔬大棚内,串串紫黑发亮的葡萄在光影中闪烁。种植户梁旭明握着锄头,仔细为葡萄松土:“葡萄根系娇气,每次浇水后都得把土锄松软,不然影响呼吸。”藤蔓上,无核玫瑰葡萄颗粒饱满,宛如紫玛瑙缀满枝头,也让梁旭明的日子愈发甜蜜。
25年前,梁旭明率先在村里搭建西瓜、香瓜大棚,成为当地种植产业的先行者。4年前,他敏锐捕捉市场机遇,引进夏黑系列品种“无核玫瑰”开启葡萄种植。如今,两棚8分地的葡萄正值盛果期。他坚持采用秸秆肥、农家肥的生态种植模式,既保障果实品质,又赋予独特口感。“去年收了2000多斤,今年管理更精细,产量能翻番。”梁旭明估算,按每斤30元市价,两棚葡萄预计带来6万元收入。
甜美的葡萄,甜了梁旭明一家,也甜了整个杨二村。清晨,满载葡萄的三轮车驶出大棚,农户们笑容灿烂;午后,游客拎着竹篮体验采摘乐趣;傍晚,村道旁葡萄架下,老人们围坐闲谈“今年收成”。随着葡萄产业兴旺,杨二村人气越来越足,日子也如葡萄般甜蜜。
“一个人富不算富,大伙都富才是真的富。”梁旭明将25年种植经验整理成“土教材”,从选种、施肥到疏果、控温,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周边农户。他满怀憧憬:“要是大伙都能种出好葡萄,咱杨二村就能打响‘葡萄村’的名号!”如今,他正谋划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乡亲投身葡萄产业。
如今的杨二村,大棚种植实现从“单打独斗”到“规模作战”的跨越。村里统筹400万元项目资金改造37座旧大棚,通过香瓜、西瓜、葡萄、草莓四季轮作,每座大棚年均收入达4万元。村集体收入从0.74万元跃升至3.7万元,曾经的“空壳村”变身“聚宝盆”。
“我们正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把党组织优势和产业优势深度融合。”包村干部刘强强介绍,未来村里将优化品种、提升品质、打响品牌,延伸产业链,探索“采摘+电商”销售模式,让大棚果蔬从地头直达百姓餐桌。“我们要让每个大棚都成为群众的‘增收箱’,让村集体家底更厚实。”刘强强坚定地说。
梁旭明望着藤蔓上新结的果实,眼中满是期待:“你看这葡萄串,颗颗紧实饱满,就像咱们的好日子,节节往上攀。”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大棚果蔬不仅是村民致富的“金果果”,更成为乡村振兴的“活力源”,正绘就一幅产业强、农民富、乡村美的新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