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0日
大棚撑起“致富伞”
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陈延鹏
    ● 徐宏林在摘小瓜

  汽车穿梭在子长的青山绿水间,在城区至栾家坪街道的平坦川地上,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这些大棚不仅孕育着村民的致富希望,更藏着乡村振兴的密码。如今,栾家坪街道的温室大棚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了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栾家坪街道累计发展大棚241座,产值达1600余万元,还引进了樱桃、蘑菇、草莓、香瓜等10多个优质高产品种。十里铺村大棚种植户徐宏林满脸喜悦地说:“两棚小瓜能产1万斤左右,能卖10万元左右,一棚西红柿能卖2万多元,去除成本能净赚五六万元。”这段时间,徐宏林忙着采摘、装箱、销售,大棚里香甜四溢,他忙碌的身影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
  在十里铺大棚产业园,处处充满生机,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蘑菇棚里,淋过水的菌棒散发着木材的清香,鲜嫩的蘑菇像小伞般等待采摘;香瓜棚里,翠绿叶片间缀满瓜果,香气扑鼻,令人垂涎。
  近年来,子长市栾家坪街道以设施农业为发展引擎,通过专家赋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产业园区等一系列举措,让农业产业呈现出多渠道发展、多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十里铺村立足本地实际,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与水果种植产业。村里打造精品蔬菜采摘体验园,并与乡村旅游项目联动,实现了“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有景可观、有果可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十里铺村村干部姚一博介绍:“我们整合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品种,强化技术支撑,实现了大棚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村里有15座“三改一提”高标准大棚,主要种植甜瓜、草莓、食用菌等高附加值果蔬,每个大棚年产值可达10万元。
  南家湾村的盛宇现代农业示范园,是延安市规模最大的设施樱桃示范园区,宛如一颗璀璨明珠。该园区不断引入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还定期开展专业培训与指导。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它还带动子长及周边地区农户种植樱桃500余亩,成为推动全市樱桃产业升级和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郭家坪村村民郭进是盛宇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老把式”,他常年在园区负责放被子、起被子、控制棚内温度、浇水施肥等工作,一年收入能有四五万元。郭进开心地说:“大部分温棚里的樱桃已经采收完了,冷棚里的樱桃又快上市了。”
  “设施农业是我们街道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栾家坪街道组织委员高静表示,未来,栾家坪街道将持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推动设施农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