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体经济分红现场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王前锋 叶忠勇
7月的富县张村驿镇,热浪裹挟着蓬勃生机在田野间涌动。广家寨村,百亩糯玉米蹿至齐腰高,翠叶翻飞如青纱漫卷,丰收在望;塘坊村“驿路康”水厂机器轰鸣,清冽山泉汩汩灌装,整装待发;榆树村停车场内车流有序,保洁工人挥汗如雨,守护镇域洁净美好……
这片土地上,沉睡的资源正被“联合”的钥匙一一唤醒,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集体经济增长的强劲动能。
指尖似还沾着新钞的油墨香,村民笑谈间,总绕不开去年腊月那火热一幕——当厚厚的42万元分红现金,沉甸甸地递到9个村代表手中时,广家寨村支书梁明军脸上漾开的笑容,成了集体经济红利最暖心的注脚。
“村集体有钱了,给大伙办实事、谋福利,腰杆子更硬了!”梁明军掷地有声的话语,至今回荡在镇村干部心间。
攥指成拳:
从单打独斗到镇域“一盘棋”
一年前,各村“各扫门前雪”的发展困局还历历在目。资源分散、力量薄弱,单村闯市场如同小舢板搏击风浪。“必须攥指成拳,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镇长蔺鹏德回忆破局之策。
2023年,张村驿镇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应运而生。9个行政村党支部化身股东,推选能人担任法人、监事,榆树停车场、塘坊净化水厂、驿镇园综合产业示范基地及多家村级保洁公司尽收麾下。
公司负责人张刚形象地说:“这是‘握沙成团’。分散资源一旦整合,效益便成倍释放。”公司成立首年即创利60万元,次年利润突破百万元,为年末分红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色产业:
多点开花结出富民硕果
联合平台为各村产业注入澎湃动能。在广家寨村,糯玉米书写着“三级跳”传奇。
“2022年试种20亩收入4.3万元,去年扩至50亩,引入白、花、紫多色品种,加上冷库错峰销售,收入冲到10.5万元。”梁明军翻着账本,眼里闪着光。
梁明军身后的50吨冷库解决了存储瓶颈,今年村集体联合农户将种植百亩玉米,更投入71.2万元升级自动化生产线,向23.2万元年收入目标冲刺。
梁明军同时负责的“驿路康”桶装水厂,是另一张产业名片。桃湾组优质山泉经237万元投资转化为致富活水,自2024年6月投产,日均售水500余桶,年创收超20万元。“好水不愁卖,技术再提升,年利润奔30万元去!”他信心十足地说。
张村驿村的“驿镇园”则走综合发展路线,温室大棚、智慧水稻、劳务输出协同发力,2024年为村集体贡献21.6万元;榆树村与芦村沟村凭借保洁服务及土地租赁,村集体收入双双突破50万元,成为全镇“领头雁”。
制度护航:
精准分配共享发展红利
产业壮大了“蛋糕”,如何公平分好“蛋糕”?
张村驿镇创新分配机制,按照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当年收益在进行70%用于9个村集体分红、30%留存发展的分配后,各村将拿到的分红加上村集体的收益一起作“3331”的再次分配:三成普惠分红、三成再生产投入、三成公益基金、一成干部激励。
2024年末分红大会成为制度落地的生动诠释。联合公司一次性拿出42万元——榆树村因停车场贡献突出独得8万元;其余8村各分4万元;张村驿村因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经股东表决额外获2万元奖励。各村还自主开展卫生评比、道德文明户评选并分红,45万元“红包”飞入寻常百姓家。
“过去村集体账上没钱,修条路都要求人。现在不仅给村民分红,还能表彰道德模范、资助大学生。”一位村民摸着红包感慨。普惠共享的机制,让集体经济的阳光真正照进每家每户。
锚定共富:
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看得见的集体资产,正在变成更多摸得着的红利。”张刚通过深化资源整合,拓展农产品销路,让群众腰包更鼓。
张村驿镇党委书记郭红军则勾勒出更宏伟的图景:“立足资源禀赋,‘联合公司运营+特色产业支撑+制度保障共享’的模式,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张村驿经验’。”
分红大会的喧嚣散去,但希望已在田野上拔节生长。百亩糯玉米正趁着盛夏拔节生长,水厂流水线昼夜不息,“驿镇园”大棚内绿意盎然……集体经济引擎轰鸣,驱动着这座小镇在振兴之路上稳健前行。当分散的资源聚合成发展动能,当制度的温度转化为民生暖意,张村驿的故事,已然成为新时代乡村共富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