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2018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在此国家战略引导下,西安财经大学积极搭建西财智学(SmartLearningSystem)智慧学习平台。外国文学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及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培养学生跨文化视野、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任,借助智慧学习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突破其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重构教学的“资源—互动—评价”闭环,从而显著提升外国文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能。
一、外国文学线下教学模式的困境
首先,传统课堂教学受制于固定课时和物理空间,教师难以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化背景、内容细节、思想内涵。而学生只能通过教材节选片段与教师单向解读接触作品,导致碎片化、表面化,这不仅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其次,外国文学根植于具体社会历史背景,蕴含的异质文化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存在较大差距。线下教学难以营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氛围,学生无法形成具身化认知,容易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最后,评价体系单一,过程性缺失。传统考核侧重考察文学知识记忆,忽视对学生阅读过程、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分析能力的评价。学生往往为应试而死记硬背,缺乏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和深度思考,难以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综合提升。
二、基于智慧学习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
智慧学习平台具有流程化、模块化、一体化、智慧化特点,可从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过程多元化、评估手段多样化三个维度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痛点,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三大转变: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对话,从静态评价转向动态生成,从而重塑外国文学教学范式。
首先,优化创新教学资源。智慧学习平台可整合文本、音频、视频等多模态资源。例如,通过视频展示哥特式建筑、巴洛克服饰、超现实主义艺术等图像,不仅能通过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对文学场景的代入感,更能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文学作品的历史语境,缩短其认知距离感。网络平台的数字内容纷繁芜杂,教师在平台提供权威优质课程资源,不仅能够减轻学生的“信息过载”,避免“价值偏误”,更能引导学生领悟和反思外国文学所蕴涵的思想价值、伦理价值和美学价值,树立正确的文学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平台整合“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外国文学文艺研究”等公众号资源,不仅解决了线下课堂资源利用率不足与分配不均的问题,更能使学生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便捷阅读高水平理论批评文章,有效训练学术思维并提升学术写作能力。
其次,教学过程多元化。传统单向输出教学模式难以维持学生的持久专注。借助智慧学习平台的弹幕、投票、分组讨论等功能,可实现课堂实时互动。例如,线下讲解《哈姆莱特》时,教师同步发布“哈姆莱特的延宕”讨论题,学生在线提交观点并互评,教师根据实时数据调整教学重点。此举能有效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互动深度不足,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拓展线下教学空间,打造更为立体、多元的课堂生态。
最后,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智慧学习平台能全过程追踪学情,自动记录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作业等环节的表现,形成动态学习档案。平台基于视频观看时长、测试正确率、论坛参与度等数据生成个性化学习画像,为教师精准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教师据此可优化评价维度,将自主学习表现纳入考量,构建“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
三、基于智慧学习平台的教学实践路径
构建“线上预学—线下深研—线上拓展”三段式教学模式。第一,线上预学阶段。教师通过智慧学习平台发布预学任务包,包含课件、文化情境资料、预习检测题等。学生线上完成预学。教师依据平台反馈的预学数据实时调整线下课堂教学重点。第二,线下深研阶段。课堂教学聚焦“高阶思维培养”与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围绕核心文本设计讨论题,比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浮士德精神”的当代价值,引导其思考文本的积极意义。也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文学经典改编”,将小说片段改编为短剧脚本,并在教室进行展演。第三,线上拓展阶段。通过平台“讨论区”发起深度话题讨论,学生上传阅读心得、学术短评,形成观点碰撞。教师可借助平台的“AI助教”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或提供个性化修改建议。
综上,基于智慧学习平台的外国文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是信息技术与人文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通过整合多模态资源、创新互动机制、优化评价体系,有效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瓶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与综合素养。智慧学习平台不仅为外国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路径,更是“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思维的重要实践范式。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中文系。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西安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智慧学习系统的《外国文学》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23xcj03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