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历史和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指导我们党创造了建党百余年来的伟大成就,必须始终坚持唯物史观的科学方法。
客观评价历史,增强历史自觉。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积极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党的三个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体现出党高度的历史自觉。第一个“决议”总结了建党以来至1945年的历史经验教训,批判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倾向,推动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第二个“决议”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作了客观评价,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对促进党的团结统一、破除推进改革开放的阻力产生了重大影响;第三个“决议”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成就和历史经验,指出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行动指南。
正确把握国情,提升历史自信。正确把握国情最重要的是准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战略决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完成三大改造后,党准确把握新形势和新变化,集中全国力量发展生产力,积极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准确把握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均衡性问题,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不仅增强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和支持,也提升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将进一步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正确把握国情,提升历史自信,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顺应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唯物史观揭示了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中国共产党始终深刻把握和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顺应世界大潮,一方面积极开展外交工作,以独立自主的姿态与他国建交;另一方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后,党精准把握世界经济全球化时代潮流,坚决推进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积极融入国际体系,极大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决抵御民粹主义和逆全球化,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大势,把握并利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带领人民谱写了无数壮丽篇章。
坚定人民立场,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党始终坚持紧密依靠人民,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毛泽东认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关键,巩固了新生政权,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邓小平强调党的一切工作要以人民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高兴、是否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使改革开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人参与建设、共享发展成果,使党对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认识达到了全新高度,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