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4日
以伟大建党精神谱写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篇章
杨江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思政课建设摆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刻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交织激荡,青年学生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思想观念的现实冲击,其价值观塑造正处在关键期。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一重大论断,为我们破解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课题提供了“源头活水”。伟大建党精神以其“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深刻内涵,与思政课铸魂育人的目标高度契合,为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一、融通理论与信仰,筑牢思想“压舱石”
  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在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既是其思想灵魂,也彰显了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理论优势。高校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点燃青年信仰之火,使其在思想上寻得“定盘星”,在行动中把稳“方向盘”。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百年党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依靠科学理论战胜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
  因此,新时代思政课必须超越“授人以鱼”的知识讲授,转向“授人以渔”的世界观方法论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第一,必须讲透真理的科学性与崇高性。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何能、中国共产党为何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好,关键在于我们掌握了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第二,必须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组织学生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等时代课题展开研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将对真理的认同,内化为不可动摇的信仰根基,筑牢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压舱石”。
   二、观照初心与使命,厚植为民“家国情”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就是要将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转化为新时代青年深沉的家国情怀与自觉的挺膺担当。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必须将价值塑造贯穿始终,引导学生将“小我”融入“大我”。为此,我们应:第一,讲深讲透“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围绕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系统梳理党在不同时期如何践行初心使命,让学生从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中,深刻理解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第二,搭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平台。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可以赴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开展“初心溯源”主题研学,在宝塔山下、滹沱河畔感悟共产党人的为民初心;也可以深入乡村振兴一线、城市社区网格,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在亲身参与中体会“不负人民”的千钧分量。第三,激励青年在时代洪流中确立坐标。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规划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鼓励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把对家国的深厚情感,转化为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在新征程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三、赓续斗争与奋斗,砥砺前行“硬脊梁”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品格,它诞生于血与火的洗礼,淬炼于攻坚克难的征途。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高校思政课必须将这种斗争精神和奋斗品格注入青年血脉,为其锻造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钢筋铁骨”。
  思政课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的斗争内涵,让奋斗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具体而言:第一,要实现历史叙事与现实观照的辩证贯通。在课堂上,既要讲述方志敏、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也要诠释“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所蕴含的奋斗品格。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并置,揭示斗争精神的时代传承。第二,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可以借鉴“红色剧本杀”等形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觉醒年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斗争与抉择;更要鼓励学生在科研创新、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中直面问题、攻克难关,在“真刀真枪”的历练中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第三,要培育理性平和的斗争心态。讲清楚斗争既要讲究策略,也要保持定力,教育学生在复杂局面下保持清醒,在风险挑战前保持从容,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成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四、统一忠诚与奉献,铸就可靠“政治魂”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思政课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铸就其绝对可靠的政治灵魂作为根本任务。
  高校思政课必须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崇高的价值追求。为此,教学中必须:第一,以“四史”学习固本培元。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从历史的纵深中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第二,以理论武装强化认同。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生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统一中,不断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第三,以先进典型引领价值。学习焦裕禄、谷文昌、黄大年等一代代优秀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让他们懂得“忠诚”二字的具体内涵,就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无私奉献。通过系统性、学理化、情感化的教育,确保培养出的时代新人,政治上绝对可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始终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