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其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度契合,为新时代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坐标与实践范式。
一、延安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内在统一逻辑
延安时期形成的克己奉公、勇于担当、令行禁止、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培育并营造了良好的党风、政风、军风、民风,被看做“延安作风”的精神财富,与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理论链条,二者共同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与自我革命精神。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政治纲领上,更体现为作风建设的实践品格。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改进调查研究”“厉行勤俭节约”等具体规范,将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的制度约束,实现了从革命传统到治理效能的创造性转化。从政治哲学视角审视,两者均以“人民中心论”为价值原点。延安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具象化为反对特权思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等条款。监狱作为国家刑罚执行机关,通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查“四风”隐形变异问题,实质上是将延安精神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转化为执法公信力的制度保障。因此,监狱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学习延安精神,深刻领悟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质,确保监狱工作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监狱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以延安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解监狱工作难题
当前,监狱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执法管理方面,部分民警存在执法不够规范、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在队伍建设方面,个别监狱民警存在纪律松弛、作风不实的现象;在教育改造方面,传统的改造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造的特点和需求。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监狱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延安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财富,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武器。通过学习延安精神,强化监狱民警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监狱民警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监狱民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思想根源上解决执法不规范、纪律松弛等问题。通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持续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锲而不舍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营造风清气正的监狱政治生态,为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同时,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新时代教育改造的特点,创新教育改造方式方法,充分调动改造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改造氛围,提高教育改造效果。
三、以延安精神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要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融入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专题培训,引导广大党员、民警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定力,以实际行动引领作风转变,以加强约束规范行为准则,更加凸显“政治忠诚”的鲜明底色。
二是强化监狱执法规范化建设。要以延安精神中的实事求是为指导,敢于“刀刃向内”深入调研监狱执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有关反对形式主义的要求,拿出“治本之策”完善执法制度和标准,规范执法程序。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留痕、实时监控,确保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执法公信力。
三是创新监狱教育改造模式。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为目标,以解放思想、自力更生的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改造中,引入社会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矫治等工作,帮助改造对象掌握谋生技能,提升改造对象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重塑健康人格,使其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延安精神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历史联结与时代共鸣,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深层逻辑,他们是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监狱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过程中,要将这两种精神融入到工作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升民警的政治意识、纪律意识,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风成俗,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监狱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作者单位:周敏,上海市提篮桥监狱;史华祥,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