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1日
美了庭院 富了村民
——富县北道德乡东村激活庭院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 村民采摘樱桃(资料图)

  记者 樊小帅 通讯员 杨子怡 杨雪
  清晨的阳光洒满富县北道德乡东村的巷道,62岁的村民王全喜正在院墙边的双层鸡笼旁添喂饲料。“这鸡笼真管用。40天就能出一批,两笼30只鸡纯利540块。”老人的话语中满是喜悦。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里还是堆放柴火与废旧农具的杂乱角落。
  近年来,东村聚焦“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目标,通过打造“美丽庭院”,建成庭院经济示范点,在方寸庭院间实现环境改善与民生增收的良性互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环境整治精细化 夯实乡村宜居基础
  “过去村里路难行,玉米秆、破纸箱随处堆,雨天更是泥泞难走。”东村村支书秦小虎站在硬化一新的巷道口介绍,如今党员带头每月开展大扫除,村里实施网格化管理,村民已养成保持整洁的习惯。
  针对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问题,东村采取精准堵源与柔性疏通相结合的办法:在村庄空地统一规划杂物堆放点,让果树枝条等杂物有序归位,昔日杂乱角落变成规范“资源区”。
  村民李向阳家的院子曾堆满废旧农膜和农药瓶,“当初总觉得迟早能用,舍不得扔。”他坦言,后来村里建了统一堆放点,干部上门帮忙搬运并指导分类,“现在院子干净敞亮,住着舒心多了。”
  如今,东村通过宣传提升群众自律意识,辅以常态化督查,对发现的问题“一对一”督促整改,以机制倒逼环境卫生治理水平提升。为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村党支部开展“最美庭院”评比,形成“看有样板、学有榜样、创有目标”的良好氛围,带动“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效应持续释放。目前,全村已有75户庭院种植户、80户养殖户,形成规模效应。
  多元产业协同发展 释放庭院经济活力
  近年来,东村立足农户房前屋后闲置土地资源,经科学规划与技术指导,将传统庭院转化为“家庭微产业”基地,让“方寸之地”产生经济效益。
  在养鸡产业中,乡政府免费发放3米×1米的双层鸡笼,创业坊统一提供优质鸡苗,并定期开展养殖、煎饼制作等培训,助力农户“零经验起步”。肉鸡养殖周期仅40天,单只利润达18元。
  村民张立文家的房前屋后种着几棵樱桃树,郁郁葱葱。“村集体发的苗,结了果创业坊保底收。”他说,4棵树一年能增收7000元。樱桃种植采用“村集体免费供苗+创业坊保底回收”模式,在鲜果销售基础上,延伸出采摘体验及樱桃酒、樱桃干等深加工项目。
  东村庭院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农民增收,还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反哺村集体。创业坊由村集体牵头成立,除每年6万元固定分红外,营业额超100万元的部分按5%比例提留给村集体,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再投资。
  村集体统筹闲置土地、劳动力和技术资源,统一发放樱桃树苗、建设煎饼加工点,降低农户分散投入成本,以保底价收购农户产品,加工后溢价销售,利润用于村集体发展。销售渠道上,创业坊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通过线上团购等解决农户“卖难”问题,保障产品有稳定销路。
  北道德乡组织委员冯文静介绍,截至2025年6月,东村庭院经济已带动158户农户,累计增收超35万元,预计全年村集体收入将突破15万元。长远来看,村里正利用积累资金开发延伸产业,规划樱桃采摘观光路线、建设冷链仓储设施,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资金保障。
  夕阳西下,东村文化广场上,孩子们追逐嬉戏,老人们闲话家常。东村的蜕变,是北道德乡以党建引领“美丽庭院”建设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北道德乡将继续以东村为样板,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向纵深发展,让乡村既有生态颜值,又有发展价值,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