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31日
田间培沃土 枝头挂金桃
    ● 温宝家的桃子成熟了

  本报讯(记者 李欢 通讯员 刘娟)最近,延川县乾坤湾镇温家塬村的50亩桃树顺着坡地铺开,刚结的桃子裹着一层绒毛,半边脸都红透了,沉甸甸地把树枝压得弯弯的。
  果农温宝蹲在地里,手里捻过一片卷起来的桃叶,土渣簌簌往下掉——这是去年大旱留下的印子,像一道道皱纹,深深刻在他心里。
  “今年叶子总算舒展开了。”温宝直起身,站在桃树下,轻轻托住一个桃子,稍微一使劲,果子就掉进了竹篮里。
  “这桃子,肉瓷实,汁水多,咬一口能甜到心窝里。”温宝直起腰,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往下流,滴在沾着泥的衣襟上,可眼里的笑藏不住。这片桃林是温宝从2022年起,在自家几亩地之外,从陕果集团流转来的“新地盘”。
  在这之前,温宝靠开铲车勉强过日子。“那时候活儿少,一年忙到头,也就挣两三万块钱,家里开销、孩子上学,哪样都得花钱,心里急得慌。”他挠了挠头,说话带着陕北汉子的实在。不甘心日子就这么对付着过,温宝盯上了脚下的土地——温家塬的水土好,种桃,说不定是条出路。
  可种桃哪有那么容易?干旱给了他狠狠一击。直到现在,温宝想起来还后怕。“那时候眼睁睁看着叶子卷起来,心疼得不行。”温宝咬着牙,雇了大卡车拉水。一车水30方,来来回回跑了20多趟,拉了足足700方水,才把这片桃林从旱魔手里“抢”了回来。
  “那时候天天天不亮就起来,浇水浇到半夜,累得沾床就睡,梦里都是桃树喝饱水的样子。”现在回想起来,温宝满脸高兴,总算没白费劲。
  去年是第一年,桃树刚结果,才卖了6000多块钱。“不多,但心里踏实,这是土地给的回信啊。”温宝笑眯眯地说。现在他也没丢下铲车,种桃的空当有活儿就接,“能多赚一分,就多给桃树投一分,日子是一点一点攒起来的。”
  功夫没白费。今年,桃林的收成挺让人盼着的。一部分熟得早的桃子已经摘下来,统一打包发给了客商。温宝拿起一个刚摘的桃,用袖子擦了擦,咬了一大口,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甜不?这就是咱温家塬的味儿。”他笑得实在,“以后啊,我想把桃种得更好,再多学点儿技术,让更多人知道咱这儿的桃。”
  甜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也在他心里慢慢冒了出来。
  夕阳把桃林染成金红色,温宝望着连绵的塬顶。他种桃的路还长,说不定明年还会遇上干旱、虫害,但他心里踏实得很——就像那些扎在土里的桃根,在看不见的地方,正悄悄攒着劲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