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那些守护城市运转的坚实身影
——夏末延安街头扫描
  记者 潘文静
  当夏末的骄阳依旧毫不留情地炙烤着大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不同颜色的制服,在蒸腾的热气里穿梭于大街小巷,用汗水诠释着责任,用坚持守护着城市的运转。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却处处彰显着不凡的力量。
  守护城市清洁的“美容师”
  清晨5点30分,天色还未完全亮起,环卫工人李润江已经早早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简单收拾过后,李润江带着那把磨得有些发亮的扫帚,来到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开始认真清扫街边的每一处角落。
  李润江今年61岁,他所负责的路段是延安老城区中心的一条商业步行街,这里商铺众多,人流量大。即使昨晚下班前他已将街道打扫干净,但早上过来时路面上仍会有市民或游客夜晚留下的垃圾。
  “这主干道就像咱延安的门面,得干干净净的,给大家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也给外地游客留下一个好印象。”说话间,李润江弯腰娴熟而有力地清扫着路面。有些烟头卡在缝里,他便蹲下将垃圾认真清理出来。
  到了上午11点,阳光已经变得炽热难耐,被太阳烘烤的地面像块烧红的铁板,脚踩上去能感觉到热气顺着鞋底往上蹿。扫帚柄被晒得烫手,李润江却握得稳稳的,汗水顺着他的额头不断滑落,他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干了又湿,湿了又干,留下一片片白色的汗渍。偶尔,他会在街边的树荫下休息,喝上几口自带的凉白开,那瓶凉白开,是他出门前老伴特意为他准备的。
  被问及高温作业的辛苦,李润江黝黑的脸庞露出质朴的笑:“30多度的天,咋会不热?忙起来倒不觉得,收工回家才发现,胳膊和背都被晒红了。”他撸起袖子,胳膊上黑白分明的分界线格外显眼,“晒黑不怕,就怕扫不干净。大家走在这儿觉得舒坦,咱就高兴。”
  下午3点,环卫站的人送绿豆汤来。李师傅和工友们围着车蹲成一圈,搪瓷缸子碰撞出清脆的响。“天热了,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都是常备的。谁要是头晕,立马拽到树荫下歇着。”他指着不远处的休息亭,“那里有空调和饮水机,老李他们累了就去坐会儿,可他总说‘扫完这点再歇’,倔得很。”玉禾田运营城市有限公司凤凰片区副片长赵文元说。
  喝完绿豆汤后,李润江便拿着扫帚又投入了工作。他的扫帚划过地面,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在为这座城市的整洁哼着小调。
  穿梭街巷的“美味速递员”
  中午12点,正是外卖订单的高峰期,也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38岁的外卖员崔小红骑着贴满防晒膜的电动车,刚从一家面馆取完餐,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个商家。她的外卖箱里装满了各种餐食,为了让顾客尽快吃上午饭,她迎着烈日争分夺秒地穿梭于延安的大街小巷。
  “这单是麻辣肝盖面,得在30分钟内送到,时间长了面就坨了。”崔小红听着手机导航,在车流中灵活穿梭,“天热的时候,大家都不想出门,订单比平时多了不少。有时候手里攥着五六单,超时一分钟就得扣钱,心里急得像火烧。”
  她的电动车踏板上放着一个大容量保温杯,里面是提前熬好的绿豆汤。“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收工,能多跑点就多跑点。”崔小红说,最忙的时候,连水都顾不上喝。爬楼梯、赶时间,一天下来,她不知道要在烈日下奔波多少公里,也不知道要爬多少层楼梯。有时候遇到不理解的顾客,因为送餐时间稍有延迟就发脾气,她也只能默默忍受,耐心解释。但更多时候,她也会收获顾客的理解与关心,一句简单的“辛苦了”,或者递来的一瓶冰水,都能让她在炎热的天气里感受到丝丝清爽。
  为了保障外卖员的身体健康,外卖平台也出台了多项关怀措施。除了发放高温补贴,还为外卖员提供了充足的防暑物资,如冰袖、清凉饮料等。同时,通过优化配送系统,合理规划路线,减少外卖员在高温下的骑行时间。一些商家也自发地为外卖员准备了免费的冷饮和休息区域,让他们在取餐时能稍作休息。
  傍晚7点,崔小红终于能抽空在路边夜市吃点东西充饥,“这会天凉了,等吃完饭,再多跑一会儿。”微风吹得她后背的汗湿印子慢慢淡了些,电动车的影子在路灯下晃了晃,像个不知疲倦的伙伴。
  贴心派送的“包裹守护人”
  上午9点,宝塔区东关站点里,42岁的常延霞正麻利地将包裹按小区分类。她戴着防晒袖套,额前的碎发被汗水粘在脸上,每拿起一个包裹,都会先擦一擦上面的灰尘,再小心地放进编织袋里。
  “这些包裹里,有老人买的药品,有学生的辅导书,耽误不得。”常延霞说,夏末网购的人多,每天要派送100多个包裹,“最怕送生鲜,冰袋化了就麻烦了。所以我每天早上7点多就来分拣,争取在中午前把生鲜都送完。”
  “ 您好,您的快递到了,请问您在家吗?”常延霞一边打电话,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水。有时候客户不在家,她需要多次联系,协调合适的派送时间;遇到一些大件包裹,她还得帮忙搬到客户家中。一天下来,她的嗓子因为频繁打电话变得沙哑,双腿也因为长时间奔波而酸痛不已。
  “虽然每天都很辛苦,但看到客户收到包裹时的笑容,我觉得一切都值了。”常延霞说,她热爱这份工作,也愿意为这座城市的便捷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傍晚时分,常延霞终于送完了所有包裹。她坐在三轮车后座上休息,掏出手机给儿子打了个电话,她的手机壳上贴着儿子的照片,“儿子在外地读大学,每次视频都说‘妈,别太累’,可我想多送点,给他多攒点生活费。”夕阳照在她布满老茧的手上,每一道纹路里都藏着故事。
  夜幕降临,延安的街道亮起了路灯,李润江仍在清扫夜市摊的垃圾,崔小红骑着电动车奔赴最后一个订单地址,常延霞在站点盘点着明天的包裹。他们的身影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坚实,就像这夏末的晚风,平凡却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