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30日
小番茄走俏大市场
记者 贺秋平 雷荣 实习记者 张译心
  初秋的延安,沃野田畴上,一颗颗玲珑饱满、色泽诱人的小番茄,正从田间大棚走向广阔市场,成为撬动乡村产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在宜川县丹州街道王湾村果蔬拱棚基地,红彤彤的小番茄像宝石般晶莹剔透,种植户们穿梭在大棚间,欢声笑语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现场采摘的小番茄还沾着露水,比市场上买得更新鲜,还能带孩子体验采摘的乐趣。”大棚里,游客王晓旭正带着孩子采摘小番茄,“上次朋友、同事都抢着要,这次特意多摘些回去分给大家。”
  种植户张荣望着络绎不绝的采摘游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的预约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行程信息:周六三拨、周日两拨……她仔细核对着安排,信心满满地说:“现在来体验田园生活的人特别多,照这势头,咱这日子肯定越过越甜。”
  这份小番茄带来的甜蜜喜悦并非王湾村独有。在洛川县石头镇百益村,田野间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50座连片的小番茄大棚。大棚内,“千禧”红透欲滴,“贝贝”圆润饱满。村民们穿梭其间,指尖翻飞,不一会儿,一筐筐新鲜采摘的果实便堆满了田埂。
  “现在我家有6个大棚,光小番茄一年就能收入6万多元,再加上苹果的收益,心里踏实多了,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村民刘红卫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条让村民们腰包鼓起来的产业路,源于2021年百益村党支部书记王刚返乡后的一次敏锐观察,“一开始,我们村有散户种植,收益挺可观的。既然小户能种,那规模化种植效益可能更好。”王刚带领村“两委”跨省调研,选出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党员带头试种,用效益赢得群众的信任。
  如今,百益村150座大棚里,丰收的小番茄映红了乡亲们的笑脸。“下一步,我们要把小番茄品牌打响,让小番茄走出洛川、叫响市场,让百益村的振兴路越走越宽。”王刚信心满怀。
  除了特色化、规模化种植,南泥湾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也为小番茄产业注入了活力。
  走进南泥湾现代农业种植园,一串串名为绯霞坠、碧琅轩、琥珀坠、羊脂玉、褐霞珠的小番茄挂满藤蔓,名如其果,色彩缤纷,香气馥郁。
  “酒香不怕巷子深。”南泥湾的小番茄凭借良好的品质,不仅赢得了本地市场的青睐,更吸引了远方的客商。
  从广西前往宁夏收货的王锋便是慕名而来的客商之一。“我们了解到延安这边有小番茄,就顺路过来看看。从长势、口感、状态来说都比较适合,尤其糖度高,我们现在就准备下单发往北京市场。”王锋表示,目前,市场上绿色和黄色的小番茄比较受欢迎,南泥湾的小番茄品种好,很适合市场需求。
  南泥湾小番茄“圈粉”背后,得益于科技支撑和标准化生产。据了解,南泥湾小番茄核心产区种植面积达170亩,今年预计产量约600吨。园区采用智能温室控温、有机质栽培等先进技术,从源头确保了番茄的口感、品质和绿色健康。
  小番茄走俏市场,农民跟着增收致富。南泥湾镇金庄村村民王兰园农闲时就在家门口务工。“这里特别好,离家近,一个月能挣4000元左右,贴补了家用,还能照顾家里,既挣钱又不耽误顾家,很适合我们。”王兰园的一番话,道出了在此务工村民的共同心声。
  据了解,南泥湾现代农业种植园总占地面积1108亩,拥有完善的设施农业体系,包括79栋双拱棚、44栋冬暖棚、13栋连栋日光棚、10栋单拱日光棚,并配备1座智能化育苗温室和1座番茄主题博物馆温室。园区总建筑面积达24.3万平方米,形成了集生产示范、科技推广、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据了解,延安农投南泥湾农业公司总经理刘衷银介绍,小番茄市场反响较好,目前已经联系了好多外地客户。“后期,我们将发展周边农户,带动整个南川甚至宝塔区共同发展番茄产业。我们提供种子、化肥、技术、销售渠道,把产前和产后关键环节把握住,让小番茄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刘衷银说。
  谈及未来规划,刘衷银表示,将继续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基础,增加种植面积、优化种植品种。同时,继续深化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与国内优势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延安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如今,这条由小番茄铺就的致富路,正越走越宽。随着产业链不断延伸、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这颗小小的“甜蜜果”,必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为群众酿造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