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海峰 通讯员 李宁)今年,市司法局在高新区率先推行涉企行政检查试点,通过多项机制创新,切实解决重复检查、执法扰企等突出问题,显著提升企业满意度和园区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
今年7月,市司法局在高新区调研时发现,区域内涉企检查存在“检查频次多、部门多、方式多,企业满意度低”的“三多一低”现象,多头执法、程序不规范、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困扰企业。
针对这一情况,自9月1日起,市司法局在高新区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高新区设立全省首个“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站”,实行“受理—转办—督办—反馈”闭环机制,快速响应企业投诉;建立“执法静默期”制度,每月第一周原则上不得入企开展非紧急检查,切实做到无事不扰;全面推广“扫码入企”小程序,执法人员须扫码登记、亮证执法、在线录入结果,实现行政执法全程可追溯;夯实实施管委会对涉企行政检查行为的监督任务,各级执法部门对园区企业的行政检查,须提前告知高新区管委会;每年由高新区管委会组织开展企业满意度评价,助推执法部门规范行政行为。
据高新区管委会反馈,全区执法部门“无事不扰、有需必应”理念得到全面落实,截至目前,高新区涉企检查频次同比减少80%,企业满意度从试点前的60%大幅提升至85%,行政执法机关和园区企业合力维护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共识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