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9日
抗大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之际创办的一所革命军校,在艰苦卓绝的办学实践中,孕育了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为主要内容的抗大精神,这一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抗大精神的历史内涵
  抗大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产生的。抗击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实行经济封锁的时候,抗大的师生们就地取材,在窑洞里上课,以地为纸,以树枝为笔,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处在这样特殊环境中的抗大形成了具有三个方面特征的精神。
  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抗大精神的灵魂。毛泽东同志亲自为抗大制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抗大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政治教育,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指导下,强调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员,使学员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抗战必胜的信念。这种坚定的政治立场,确保了抗大学员无论在多么复杂的环境下,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
  第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抗大精神的鲜明特色。师生们大力发扬抗大精神,兴起了规模宏大的大生产运动,共开荒地2万余亩、挖窑400多孔、建校舍300多间。这种艰苦奋斗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一种迎难而上、努力奋进的精神状态,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
  第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抗大精神的创新特质。抗大的教学同抗战实际密切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军事教育,既讲正规战法,也重游击战术,既注重教条灌输,也注重实战训练。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输送给前线战场。
  二、抗大精神的当代启示
  抗大精神虽然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却饱含着当代价值理念,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启示。
  第一,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如今各种思潮交织碰撞的时代背景下,更要弘扬抗大精神,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使事业发展的方向始终保持正确的航向。
  第二,必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即使我们现在物质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像抗大师生那样“越是困难越向前”,要一如既往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要勇于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风险与挑战。
  第三,必须发扬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更是要坚持灵活机动思维。必须立足于实情,敢于创新,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像抗大学员一样,既是刻苦钻研党的理论的有志之士,也是善于克敌制胜、攻坚求新的开拓者。
  三、弘扬抗大精神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弘扬抗大精神应突出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要深化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将抗大精神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用好现场教学、情景教学、专题研讨等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
  二要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能力本领。组织干部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历练,在实践中增长能力才干,像抗大一样培养出一批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更加科学的干部培养机制,让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三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传播效果。根据新时期的新特点,利用新媒体手段来加大抗大精神传播的覆盖面,多做出一些创新的文艺作品,运用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让抗大精神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向大众传递抗大精神的时代精髓。
  抗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要在强化作风建设中弘扬抗大精神,在学史崇德中汲取坚定信念的力量,大力培养更多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