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0日
雨丝作弦奏强音 抗战精神注心田
——延安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见闻
  记者 郝栋 通讯员 苏振阳
  淅淅沥沥的秋雨,并未阻挡延安市民的脚步。9月17日,在革命圣地延安的凤凰广场上,一顶顶迷彩大伞和五颜六色的雨衣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特殊的风景。这里正在举行“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全民国防教育主题宣传活动。
  上午10时,活动准时开始。延安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副主任李铭新的讲话,一字一句,清晰有力地穿透雨幕:“站在延安这片土地上,我们更能读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深刻内涵。当年的抗战烽火,靠的是全民皆兵;今天的钢铁长城,更需要全民共筑… … ”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担当紧密联结。台下,一位来自延安大学的大学生,为身旁穿着雨衣的枣园小学男孩整理曳出来的衣角。男孩仰着头,神情专注地望着台上的迷彩绿,稚嫩的脸庞写满专注。
  宣讲结束,广场中央“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的鲜红横幅和巨型签字板格外醒目。一位身着迷彩、稚气未脱的大学新生,上前庄严写下自己的名字。笔锋未干,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踮起脚尖,在大学生的名字旁,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大一小,两个名字在雨中相互依偎,仿佛一场无声的使命交接。雨水浸润了墨迹,却让这份跨越时代的承诺,氤氲得更加荡气回肠。
  讲解员雷明娟是延安革命纪念地女子民兵连的民兵,身着引以为傲的21式民兵作训服的她,没有照本宣科,不讲大道理,却讲起了爷爷当年作为游击队员参加抗战的故事。
  大学生们围拢过来,探讨着全民抗战的理论精髓;小学生们则被她的故事所吸引,瞪大了眼睛。“让历史的亲历者后代来讲历史,味道正!”延安大学军事社团学生王辉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身民兵作训服,就是最生动的教具。
  在广场一侧,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向市民分发国防教育宣传品。人们接过略带湿气的宣传品,小心地放入怀中,守护着这份绿色温度。
  “ 作为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的一名学生,参加今天这场活动,让我想起了革命先辈在延安创作的众多抗战歌曲。国防教育就是一种传承,要时时刻刻牢记国家安全并付出行动。”延安大学新生代表周璟雯郑重地说。
  不远处,枣园小学的负责人向孩子们普及国防知识,她轻轻拂去脸上的雨丝,微笑着说:“在延安做国防教育工作,就像这雨一样,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润物无声。能把这颗种子埋进学生心里,淋雨也值得。”
  雨势渐收,云层透下缕缕天光。广场上,讲解声、问答声与广播里《黄河大合唱》的旋律交织在一起。这场原本预报阴转多云的天气,不再是意外插曲,而是为这场国防教育活动特设的“音效”和“滤镜”。它让我们看见:全民国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群群大中小学生最热烈最朴素的家国情怀,是来来往往过路行人最真切最动人的关心热爱,是无数普通人在这片抗战精神沃土上共同撑起的一座坚不可摧的“心”的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