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0日
166件抗战文物捐赠延安
再现音乐战士张见的烽火岁月
    ● 文物捐赠现场
  本报讯(记者 白雪 王凯实习记者 曹怡帆)9月19日上午,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举行。抗战老战士张见同志的166件珍贵文物由其女儿张蓉捐赠给纪念馆,这些跨越八十载的实物资料,生动再现了一位“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音乐战士在抗战时期的奋斗历程。
  此次捐赠的166件文物涵盖七大类别,包括27枚徽章勋章、37本各时期笔记本、42份音乐创作手稿、14篇回忆录、4张各时期照片、12封书信及30册图书资料。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一枚西北战地服务团团徽。该团徽正面以红色火炬为主体,镌刻“西北战地服务团”繁体字样,背面别针旁錾刻“119”编号。它不仅见证了张见革命生涯的起点,更是西北战地服务团建制的重要物证,承载着文化抗战的集体记忆。
  “今天捐赠的文物都是我父亲精心保存下来的。在整理歌本的时候,我找到了《英雄牌儿挂胸前》这首歌,看到‘叫我打太原,心里好喜欢’这句歌词时,感到很激动、感动,觉得父亲还在我身边,还在为我唱这首歌,还在讲战争时期的故事。”捐赠人张见的女儿张蓉在仪式上动情地表示,希望延安乃至全国能将这份革命精神传承下去,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张见,原名张仁愚,1938年8月经地下党介绍奔赴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并改名“张见”,寓意“睁眼见光明”。在晋察冀边区期间,他深入基层创作了大量抗战歌曲,自己动手制作乐器,培养乡村文艺骨干,被誉为战地部队文艺队伍中的“多面手”。
  “张见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奔赴延安的一位英雄青年,透过这批文物,我们清晰看到了一位‘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音乐战士形象。”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刘妮表示,这批文物回归延安,为抗战历史研究增添了全新资料与视角,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解读抗战青年与抗战时代的故事。
  目前,这批文物已被列为延安革命纪念馆重要馆藏,未来将用于抗战历史研究与主题教育展览,让更多年轻人通过实物感受烽火岁月,传承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