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坚持14年漫长而艰苦的抗日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实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14年抗战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红色基因,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具有世界反法西斯精神的重要内涵。东北抗联战斗的历史已逐渐远去,但抗联精神仍是我们需要特别珍视的宝贵财富,它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丰厚滋养、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宝贵教育资源,也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内生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引领。
(一)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丰厚滋养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所蕴含的实践经验和精神要素为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丰厚滋养。第一,东北抗联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中展现出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东北抗联长期孤悬敌后坚持抗战,面对着极其凶恶的敌人和极端困难的生存条件,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支撑着抗联战士在艰难险阻面前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即使长期无法和党中央保持联系,东北抗联仍然在对日斗争过程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学习,通过设立政治部、党支部等方式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以开办训练班、举办政治讨论会、读书会等形式,自觉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第二,东北抗联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展现出“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的崇高品德。在中国共产党感召下,众多仁人志士毁家纾难、投身革命。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巾帼英雄赵一曼告别牙牙学语的儿子,奔赴东北参加抗日战争,从此母子永别。1936年8月,赵一曼英勇就义,她在牺牲前夕为儿子留下遗书,表达对未能尽到教育责任的遗憾,同时教育儿子“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的牺牲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大公无私、舍弃小家投身民族解放事业的高尚品格,鼓舞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事业奉献一切。
(二)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宝贵教育资源
东北抗联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特定时空的延展,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闪耀党史的红色文化资源,东北抗联精神为我们做好青年群体的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宝贵教育资源。第一,东北抗联精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极具特色的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将东北抗联史、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教学体系。例如,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可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部分加入对东北抗联英雄人物的介绍,强调东北抗日联军史实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14年抗战的革命史,对于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则可在“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部分加入东北抗联精神教学专题,让学生通过这一具体精神的学习进一步领悟伟大抗战精神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小见大构建起青年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认知。第二,东北抗联的遗址遗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为青少年思政教育提供实践教学平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同时,通过实地参观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更为直观地感受东北抗联战士14年苦斗的革命岁月,让青年学生进一步铭记党的历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三)推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东北抗联精神形成于白山黑水间,赋予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内生动力。第一,东北抗联精神鼓舞东北地区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活力和内生动力。回溯东北抗联14年苦斗的历程,广大抗联将士是在长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遇中,主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抗日斗争的,东北抗联精神就是抗联英雄们独立坚持抗战所谱写的悲壮而又坚强的革命赞歌。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关键在于围绕中央所部署的中心工作,不断增强东北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一方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努力实现科技创新领域的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于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机遇,而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这就对东北发展提出了实现科技创新领域自立自强的要求。第二,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有力带动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国家积极推动旅游经济发展,致力以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宣传地方形象和地方特色,吸引游客观光旅游,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增长。东北抗联精神为东北地区提供了特色鲜明、生动典型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与当地冰雪特色旅游资源相结合,进行有效开发,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东北抗联相关红色文化元素可以为文化旅游、影视创作、地方形象宣传等提供优良素材,从而直接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
(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精神引领
由东北抗联首先展开的对日斗争具有拉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维护人类和平与进步的国际主义性质,因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精神引领。第一,反抗专制残暴、谋求和平与进步是全人类共同的向往。在东北抗联坚持战斗的14年岁月中,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中国军民与朝鲜共产主义者、苏联远东军并肩作战,以三国间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联合,支援了中国的抗战,助力朝鲜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遏止了日本进攻苏联的侵略行为,为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战争已经结束80年的今天,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二战史观,牢记人类进步和正义事业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持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二,坚决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中,无论是东北抗联所面对的日本帝国主义,还是肆虐欧洲的德国纳粹主义,都是妄图以侵略行为和霸道行径单方面改变国际秩序的侵略者。东北抗联在内的中国军民与世界反法西斯各国人民一道,付出巨大牺牲,战胜了穷凶极恶的侵略势力,开启了各国共建和平、共谋发展的历史篇章。80年后的今天,个别国家从自身狭隘的国家利益出发,大搞本国优先,企图以自定规则取代战后国际秩序,以单边主义取代多边主义。对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要加强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单边主义和强权霸凌,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从而有力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为人类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