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对于高校学生提高政治站位、抓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其中“三全”是指在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应用型高校作为全面深入贯彻执行“三全育人”新时代下的排头兵,更应该积极构建“党委引领、教学主抓、学生管理”三管齐下的联动模式,让“党建+治校”和“党建+育人”实实在在地走进课堂,并充分调动红色地缘优势,打造空间、时间、区间多元联动的立德树人新高地。
应用型高校作为新时代创造中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智库之一,在开展“三全育人”教育中,仍存在教师队伍中“三全育人”理念认识浅薄、具体落实教学支持不足、多元联动合力不强、绩效考核脱节等问题,尤其是未能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进而未能达到党中央的育人要求。为此,应用型高校应坚持以红色育红色,依靠各地区“红色底蕴”“红色故事”“红色榜样”为基础充实育人“筋骨”;保障教学支持供给,确保“三全育人”有序;强化元素联动,凝聚育人合力;加强绩效考评,提升育人实效。
全国各地红色文化底蕴浓郁,具有众多的革命历史遗迹以及丰富的精神内涵,这都是传承红色基因、哺育时代新人的土壤。诸如,7月,以“延安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纪念活动在青海和陕西等地开展,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革命旧址、梁家河村使馆等红色景点;陕西多所高校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启动“新青年延安行”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课”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年学生重走“理想与信仰之路”,进而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在“三全育人”教育核心的指导下,以红色文化育人为特色的教育体系,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融入:
党性教育融入。应用型高校肩负着为培养社会一线职业人才,社会主义社会价值创造者中坚力量的重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党性教育居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位置,而红色文化里蕴藏了丰富的党性教育素材。在宝塔山下、枣园革命旧址旁,广大师生通过参观瞻仰学习,再次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同学们借助红色事迹、红色力量可以真切体会到我党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奋斗精神;坚贞自我党性淬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积极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品德教育融入。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红色文化中无论是万水千山中不畏险阻的红军,还是深入敌后浴血抗日的八路军、新四军,他们体内所蕴藏的革命品德精神对于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也是巨大的精神鞭策。红色文化中舍己为公、愿为革命事业舍弃个人利益的赵一曼、张思德、董存瑞等众多革命先烈,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以集体之力取得奇迹般胜利的红泥湾三五九旅战士们,“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铁人王进喜,等等,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那个物资匮乏、艰苦卓绝的年代。这些红色榜样可以教育广大青年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引领下积极融入集体,携手为团队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激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前应用型高校在推进红色文化融入“三全育人”体系过程中,主要面临学生认同存在盲区,情感共鸣不足;教师育人能力滞后,跨学科融合薄弱;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数智转型缓慢;思政育人机制尚未健全,协同效能低下,这四个维度的结构性问题,制约了育人实效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能力革新:
第一,强化顶层设计能力。应用型高校应立足办学定位,制定红色文化育人的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各学院将“红色基因传承”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如把“红色文化+专业特色”作为课程设置的首要要求。由学校党委牵头,以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为单位分别建立“红色育人委员会”,整合宣传、教务、学工、企业等多方力量,破除部门壁垒。
第二,创新教学方法能力。针对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深化技术赋能体验转化,推进教学方法革新与数智AI技术深度融合。例如,依托VR/AR技术创新教学场景,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感悟精神力量;推广“红色文创工坊”模式,孵化红色动漫、数字博物馆等项目,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赢;引入AI智能助教,实现学生画像分析与个性化红色教育方案,让红色课堂更加引人入胜。
第三,加强师资建设能力。师资队伍是红色文化育人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需构筑多元协同育人队伍,实施系统性提升计划。各高校应建立“红色素养提升计划”,组织教师赴干部学院研修,开展红色资源教学转化能力专题培训,并将红色文化育人成果纳入教师评价和绩效体系,设置专项奖励。
第四,深化实践融合能力。应用型高校需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优势,打造“专业+”红色育人特色。诸如,各专业教研室与红色基地共建实践教学点,在专业技能应用中深化历史感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融入红色元素,积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专业技能与红色精神双提升。
综上,让红色文化基因深植应用型人才培养沃土,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唯有如此,应用型高校才能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