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5日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可行性路径
陈步伟 宋美明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对师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的基本单元,是党在高校的“神经末梢”,也是高校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的“最后一公里”。当前,随着数字技术融入人们工作与生活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持续拓展,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也需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趋向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应对数字原住民代际特征变化、信息技术快速迭代、治理效能相对不足等诸多挑战,进而推进基层党组织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创新党员数字化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党员数字化、精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高校基层党组织可充分运用相关党建大数据平台,在建立党员电子档案的同时,通过大数据抓取和分析党员工作动态、学习行为等关键指标形成党员实践的电子画像,并按照数字轨迹精准匹配与递送学习和工作资源、智能化设置评价指标,以及个性化构建反馈机制,不断提升党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前瞻性。例如,温州大学打造党支部数字化管理平台,为全校党支部提供智慧化管理、大数据研判、考评打擂台等数十项特色服务,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诚然,在创新党员数字化管理过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也要高度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防护,要完善相应的网络安全防护机制,确保党员信息安全可靠。
  探索组织活动数字化应用场景。随着以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整合效应的持续外溢,组织活动数字化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高校基层党组织不仅可以借助智能党建系统实现组织生活方案的智能设计与优化,而且可以借助智能会议系统开展民主评议、民主投票等组织活动。同时,依托数据筛选和分析功能完成会议纪要自动生成、重点发言数据全面采集、群众性意见系统收集等工作,促使组织生活的质量和效率得以不断提升,党员的参与热情得以不断提高。例如,喀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初步尝试利用国产大模型完成自动生成主题党日活动简报、智能设计组织活动方案等任务以提升党务工作效率,为组织活动的开展注入新动能。
  构建沉浸式数字党课平台。依托数字技术打造虚拟仿真党课教学平台,是创新党课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基层党组织可利用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对重大历史事件和文化场景进行数字化呈现,持续打造虚拟仿真党课教学平台,从而立体还原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让学习者沉浸式感受历史场景,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人生抉择和精神境界,以提高党课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例如,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党支部充分利用本学院打造的“英雄故事”虚拟仿真系统,使支部党员能够以第一视角真切体会李大钊、方志敏等革命先辈的重大人生抉择和崇高精神境界,进而提升党性修养、筑牢思想防线。
  打造数字党建人才队伍。切实提升党员的数字党建实践能力,是新时代党建工作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系统构建和持续完善数字人才培养的常态化机制,通过开展专题培训、评选典型案例、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等方式,打造符合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的党建数字化人才队伍,尤其要注重培养并提升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数字技术意识和应用能力,为党建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推动基层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例如,上海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党支部与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合作开展主题为“AI与党建”的党建联建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党员的数字党建意识和素养。[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研究”(编号22BKS094)]